中立国有哪些特权?二战时德国为什么不入侵瑞士?
至于维也纳会议,瑞士中立国地位的确立,只是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列强重划混乱的欧洲版图的一个小协议。虽然维也纳会议因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在欧洲重新建立保守制度而受到历史学家的谴责,但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欧洲维持了一战前近百年的和平..
回到二战期间瑞士中立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瑞士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区。事实上,瑞士在二战中并不是完全中立的。虽然有报道称瑞士组织军队抵抗德国,但更多的资料显示,瑞士在二战期间实际上帮助了德国,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德国,还间接迫害了犹太难民。
以下是相关资料
瑞士是中欧小国,人口704万(二战时期超过400万),国土面积41.284平方公里。但在二战中,当希特勒的军队蹂躏整个欧洲的时候,仍然能够避免战争的破坏。每次学习这段历史,很多同学都会问“为什么瑞士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有资料显示,面对希特勒的威胁,瑞士在几天内调集了43万大军[1],并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显示了强大的防御作战能力和决心。此外,纳粹德国因为两条战线作战的危险,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打算。其实并不是。在这场关系到人类命运的伟大斗争中,瑞士没有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扮演了帮助他人的不光彩角色。
瑞士为什么屈服于希特勒?
历史上,瑞士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统治下的小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为了制约法国,反法联盟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严峻考验。根据纳粹德国的出版物,所有祖先是德国人的人都是德国人,即使是在“第三帝国”的边界之外。因此,他们称瑞士人为“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的64%属于德意志民族)[2]。纳粹德国绘制的地图公然将其列入“大德国”的版图。针对这种反动的种族主义鼓噪,瑞士德语区出现了亲纳粹的社团,其中国民阵线和瑞士国家社会党是两个极右翼组织,势力强大。希特勒政权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势力一度猖獗,给瑞士当局造成巨大压力,威胁到瑞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对瑞士的煤炭出口。
二战在即,瑞士议会于8月30日通过决议,1939,重申将严守中立。1940年,德军统帅部制定了几个出其不意迅速占领瑞士的计划,统称为“冷杉行动”。只是在权衡了入侵的利弊之后,希特勒最终未能付诸实施[3]。
1940年6月,半个法国沦陷,小瑞士突然被作为强邻的德国和意大利及其吞并或占领区包围。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服和迎合的道路,上演了他们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瑞士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有什么棘手之处?
1,经济上给法西斯国家输血。
德国一直是瑞士最大的贸易伙伴。二战期间,瑞士一直与德国保持着经济、贸易和金融关系。战争爆发后不久,瑞士向德国提供了654.38+0.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而德国则允许瑞士的货物通过德国转口。意大利也从与瑞士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中受益。瑞士还向德国出售电力,使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到3月德国战败1945。瑞士的主要手表厂也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高射炮是德国应对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御武器。[4]
2.二战期间,瑞士保持了穿越阿尔卑斯山的15km长的圣地亚哥隧道(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对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列车在两国间不断通过瑞士[5]。
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不会阻止犹太人移居国外,但通常会在剥夺他们的财产后强迫他们移居其他国家。因此,瑞士成为许多德国犹太人流亡的首选。然而,瑞士当局采取了对策来阻止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被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采取了开车前堵的措施:实施提前签证,阻止难民入境;如果允许入境,尽快驱逐出境;对于非法入境的难民,瑞士方面将其带到边境哨所,移交给德国方面。在战争年代,无法进入瑞士并被驱逐出瑞士的犹太人难以计数。1938,瑞士出入境部门要求德国在德国犹太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在边境截获了超过6.5438亿犹太人。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给臭名昭著的党卫军[6]。为此,德国报纸也批评瑞士战后的所谓“中立”。德国《周刊》指出,瑞士的“中立”只是缺乏与第三帝国的正式合作。
4.瑞士银行:盗用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不少“猫腻”。据报道,二战期间,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设了5万多个账户,资金价值6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只有600万美元通过瑞士政府归还给犹太人组织或捐赠给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7]。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不出具死亡证明为由拒绝支付赔偿金。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挪用了。
瑞士也是纳粹德国用黄金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场所。瑞士银行根本不问黄金的产地,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说纳粹德国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都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8]。纳粹通过战争掠夺的巨额财产,有相当一部分也存进了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获得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了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总裁干脆直截了当地说:“瑞士允许自由外汇交易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仍然保持其独立性的一个基本原则。”[9]
以上史实表明,瑞士在二战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
二战结束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黄凤英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永远不会否认瑞士在战争期间参与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径。”“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很难生存,但这不应该让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的失位和软弱——我认为我们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当时他还发表了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称瑞士在二战中输给了纳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有勇气正视和承认其政府半个多世纪前犯下的严重错误,并为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