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一来,服装的历史可以往前追溯到10万多年前。实际上,在中国甘肃省新店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彩陶,就是人们穿的一种服装样式——类似长袍和腰带。服装的出现,经历了大约一千万年前猿人的树叶、兽皮御寒阶段,再到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用骨针简单缝制,最后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繁荣的氏族社会,河姆渡氏族、大汶口人已经广泛开始种麻、养蚕、耕男织女、缝衣(服)。旧石器时代,采集、渔猎是人们衣食的来源。
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的穴居人遗址中发现了1根骨针和141件钻石、骨、壳、牙饰品(距今约1.9万年)。骨针长约82mm,全身打磨,针孔狭窄,尖端锋利,证明当时可以用动物皮等天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它的起源。小石珠、穿孔的动物牙齿等装饰品有长期磨损的痕迹。其中5个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一串项链。
另有25件被涂上了赤铁矿粉,埋在洞穴下室的尸骨也撒上了赤铁矿粉,或者是整理仪式,也可能是用来给衣服上色,反映了穴居人的一些审美感受。中国的服装历史悠久,款式和面料丰富多彩,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中国的服装工艺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饰,商朝的服饰也开始重视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华服;分类命名汉代服饰;精美的唐朝服装;各式各样的元朝衣服;清代等级森严的服装;以及全套色彩鲜艳的现代服装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现代多功能、高科技的奇装异服,以满足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
唐朝以前风气不是很开放,所以女人的衣服不是很暴露。唐朝中后期,贞观之治以后流行,因为当时唐风开放,但是宋朝以后,女性的服饰非常保守,可能是因为文化对女性的束缚。这可能是因为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男性不再想出一个武则天,所以加大了对女性的压迫。到了清代,由于旗文化的影响,服饰的流行又发生了变化。
商代的服装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步,丝绸和亚麻织物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商朝人能织极细的丝绸,而且这种材料颜色很浓。
到了西周,等级制度逐渐确立,周朝设置“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皇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我国的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完善于周朝,春秋战国之交纳入礼法之治。
从周代出土的拟人文物中可以看出,服装装饰虽有繁有简,但上下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