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1,周敦颐,理学鼻祖
周敦颐(1017 . 5 . 5 ~ 1073),松瀛路楼天宝(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理学鼻祖。
“汉朝之下,儒家思想每况愈下。
一千多年来,到了宋朝中期,陵寝出身的周敦颐已经从圣贤那里学得不会传承,写了《太极图说》、《通书》,讲解阴阳五行之理,他了如指掌。
《宋史传》把周子创立理学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2.专项理科状元吴必达。
吴必达,宋宁宗、李宗年间(1195-1264),道县梅花镇石下渡村人。
吴必达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读完了上百部经典的书,他过目不忘。
天助自助者。嘉定三年(1210)考中科举,淳祐元年(1240)殿试击败各科状元,获得特科头奖。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民间状元之后,在京城引起轰动,人们经常到御街争夺风流才子,皇帝甚至设宴赋诗。
吴必达中得状元后,当时皇帝的御诗失传,但吴必达自己的《感谢诗》却保留了下来:“圣朝广耕而寻圣贤,丹望慕远。
经过几万年的正统,由心传心。
如果你失去了忠诚和敢于清除刘犇的勇气,你应该像李太后的肩膀一样。
王德琦还在四海,小臣进贡周篇。
“后来授了建康府教授(其职能是掌管史静学派的科举考试),春佑七年升为凤仪郎尚书,不设内阁,不赐东西,戴紫金鱼袋。
他因为工作庄重,公私分明,在当时很有威望。
回国后寄情山河,病逝,葬于白马渡附近。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将立于州书房后的“元丰”命名为状元山,并在山旁建有状元亭。
状元亭比状元山高,八角双层,小巧玲珑,登上上层,远吞山光,平川。
这是一个安静优雅的地方。
不幸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它被日本侵略者彻底摧毁了。
1999年,县招待所新设“怡园”,状元亭重修于状元山旁,以纪念吴必达。
3、一代名臣何凌晗
何,字云门,号仙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八月生于道州东门村。
如果仅以名望和官职来衡量,他也算是道州最有成就的人之一。
清嘉庆十年,考中进士一号、三号(俗称探花),被授予编审之职,升任秘书。后来升任右庶子,主持广东福建的乡试,留在福建学习政治。
道光六年,授顺天提督。
顺天知府,掌管京城治安等重要职能,是当时显赫的官职。
后历任大理寺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副主任、工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浙江乡试并留在督察署、吏部、户部。
道光二十年(1840),因公殉职,谥号太保太子,文安,谥号。
道江镇解放前名为文安镇。
何功名显赫,从基层(七品小吏)一步步积累到朝中高官。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可以说他恪尽职守,功绩卓著,深得最高统治者的宠爱。
在当时,他是少数几个生活在金曜的南方拓荒者之一。
除了做官,他还擅长书法。
史书上说“诰书重要字多,海中书法重要,故朝廷字之争不绝。”
《清史书》载有“何,其书为天下第一,其书为碑,其士为简之”的字样。
他的书法严谨俊朗,有欧(欧阳询)和楚(褚遂良)的笔法,在当时名扬天下。
4.何,晚清书法家。
今天,故宫博物院的书法展厅展示了中国四大书法流派的作品。道州何的作品是四大流派之一。
何(1790-1873)道州东门村人,与哥哥邵烨是双胞胎。
小时候和弟弟妈妈住在黔西小坪村。
他的叔叔廖先瑞把他的两个哥哥当成自己的,送他们去了私塾,这对他的童年影响很大。
八岁随母亲入京,在父亲、名师孙敬堂的指导下勤奋学习。
18岁了,应该尽快考京兆,考出成绩。
道光十一年,中进贡状元,道光十五年,中省考第一名。次年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文远馆编辑、国史馆助理编辑、编辑、总编辑。
曾担任福建、贵州、广东等省的考官、副考官。
咸丰二年,两次被皇帝召见,成为四川的政治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