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制作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牙签的历史

牙签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口腔卫生用具,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体积小,一般都是木头或者竹子做的,也容易被化为灰烬,所以地位低,历史上确实很少有牙签发明的证据。幸运的是,中国的考古学家出土了黄金制成的牙签,可能是汉代晚期制造的。虽然这种金牙签属于少数皇室,而非普通人,但仍能证明3世纪中国就有牙签存在。

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筷子和牙签是中国人的同一个发明。因为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人一向讲究饮食,在饮食文化发达的中国,既然有人发明了筷子这种实用产品,与之相关的牙签自然也就同时发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一次性的东西起源于印度,有人认为可能与释迦牟尼佛陀教导弟子讲卫生有关。牙签和牙刷在早期都被称为“杨枝”,起源于印度。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给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周围的弟子说话都有口臭,于是释迦牟尼又给他们上了一堂养生课。他说:“用树枝刷牙,可以除口臭,增加味觉,可以得五福。”当时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教导弟子如何消除口臭。直到现在,印度的劳动人民仍然在早上用树枝或木片刷牙、剔牙,大概与这个传说有关。由此计算,早在2000年前,印度人就已经知道如何用树枝或木屑作为牙刷来清洁口腔。后来,印度人用树枝消除口臭的秘密随着来访的佛教僧侣传入中国。结果他们把柳树当刷牙工具,于是把它从印地语翻译成汉语,写成了“杨志”。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杨志”一词,只有日本还在使用古字。

用牙签剔牙的正确方法

日常饮食之后,很多人都有饭后剔牙的爱好。事实上,排列有序的健康牙齿一般不容易挡住食物,频繁剔牙会损伤牙齿和牙龈,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变宽。牙齿越宽,食物残渣越容易嵌入,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是俗话说的“牙越挑越细。”那么用牙签剔牙好吗?我们认为,只要正确使用,剔牙是有益无害的。

剔牙要选择优质的木质或象牙色牙签,注意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表面光滑,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细。

剔牙手法是:将牙签沿牙面慢慢放在龈沟(牙间隙)底部,然后将食物残渣轻轻向舌侧推出。动作必须轻柔,以免损伤牙周组织。建议饭后15~20分钟左右漱口。漱口时,一定要闭上嘴,用一定的力度搅动脸颊,让漱口水从牙齿内外来回流动,把食物残渣和污垢洗掉。嵌在牙齿里的食物残渣无法冲洗掉。可以用牙刷刷,或者用手帕、毛巾轻轻擦拭食物填充的部分,既促进牙齿的新陈代谢,又有坚固牙齿的作用。

牙签的选择

人在吃饭或者吃东西的时候特别容易卡在牙缝里。这时,牙签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牙签除了清除齿间食物外,还能清除牙菌斑和软垢,尤其是相邻的牙菌斑。适当使用牙签可以作为每天刷牙的补充,有利于牙齿保健。

剔牙要选对牙签,用对方法。有的人塞完牙后急于脱牙,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比如刀、火柴棍、大头钉、发夹等。这不仅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有害,还会增加牙齿之间的缝隙,造成更严重的堵牙。

牙签坚硬、光滑、无毛刺,横截面呈扁圆形或三角形,尖端略细。

牙签以45度角进入牙齿和牙龈之间,尖端指向咬合方向,沿着每个牙缝的两个牙面慢慢滑动。力不应该太快或太强。牙签的一边在牙齿表面刮几下,最后应该每天或每次饭后漱口一次。

牙签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必备物品,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牙龈炎,牙龈萎缩,牙齿之间的缝隙增大,从而导致牙周病。牙齿有缝隙的时候最好用牙签。如果牙龈乳头正常,牙签只应在龈沟内使用。千万不要把牙签强行压入牙间乳头区域,因为这样会造成本来没有缝隙的牙齿之间有缝隙,食物更容易被塞住,然后用牙签清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恶性循环,使牙齿之间的缝隙增大,牙龈乳头萎缩,不仅会引起牙周病,还会影响外观和功能。

注意事项:

剔牙要选对牙签,用对方法。有的人塞完牙后急于脱牙,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比如刀、火柴棍、大头钉、发夹等。这不仅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有害,还会增加牙齿之间的缝隙,造成更严重的堵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