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发展史

1958年,这里成立了“唐家地主庄园博物馆”,隶属旬邑县文教局。1971三月转型为旬邑班教育展厅。1988变更为“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唐家楼,于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地主是清代中后期有名的“三水唐家”。到了第四代唐时,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唐家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其以农业为导向,以商业为基础,商号遍布中国十三省,号称“交换中国十三省,包括捐官的头衔;马去外省不吃人家的草,人去四川不在人家店里歇。”其规模由此可见一斑。唐静忠清乾隆六十年(1795)进京参加乾隆皇帝主持的“千宴”,并赠送了七件官服、银质勋章、手杖、御制七字律令。

唐家从此有了官衔,从此和皇帝、官员有了联系,受到商业利益的盘剥。再加上一直经营有方,所以业务蒸蒸日上,财力雄厚。当时,唐家在旬邑、宾县、淳化、耀县等地拥有大片土地和众多佃农、牲畜,每年收取巨额地租。当时不仅陕西富,全国也富。清朝嘉庆年间,唐家只有60口人,就雇了165个仆人,66顶鹦哥轿子(相当于高级轿车)。真的是“足不出户,全堂执事开道”。

因为唐家有钱有势,所以盖的房子极其考究,一丝不苟。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府有200多名工匠,期间花了43年,建了87座宫殿,两府约700座。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石、砖建造的,不仅地基坚实,而且每栋房子都是用抛光砖和描绘龙凤的精雕细刻的石头砌成,砖与砖之间的接缝也用石灰和糯米汁浇灌。院内隔墙刻有“八仙”、“二十四孝”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上刻有“八马”、“华山棋”等图案。还有牡丹、梅竹、旱莲等浮雕作品。大院建成时,唐家专门建了一个大剧场庆祝,唱了三个多月。

这个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末开始就在极度挥霍中逐渐败落。家里购置的各种家居用品和宝贝,历经沧桑,几乎销声匿迹。唐家大院被辟为民俗博物馆,唐家后裔大多居住在唐家村,靠打拼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