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在古代书画卷轴中很少见?

各大博物馆保存的书画卷轴很多,题材丰富,有龙、凤、麒麟、马、牛、鸟、狗等。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你会发现很少有关于猫的花鸟画。为什么?

古代字画的分类很细。魏晋时期以人物画和评书为主,主角都是人,偶尔描写物件、房屋、服饰等。它们是用来教育人们的,通常很少有动物主题。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牛马等题材,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含义。它们代表了朝臣们帮助世界的努力,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山水画基本形成于五代至北宋之间,并不以动物为主。没有猫很正常。到了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很大,人民富裕起来,甚至史书上也有在市场上卖猫粮的记载。这时,猫题材绘画正式开始出现。

但是,即使已经育成,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见过太多?

由于大量精品流失海外,国内收藏太少,对于普通文物收藏者来说自然是凤毛麟角。猫的魅力很难把握,就像花牛马一样,也有一定的名家。大多数职业画家一般不涉足其中,多集中于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流派。另一个原因是对题材不熟悉,不感兴趣。

说白了:不是完全不存在,或者太小了我们看不到。

中国人画动物是讲究寓意的,不会乱来。宋代《宣和画谱》中记载:“故花之于牡丹,鸟之于夫妻孔翠,必致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定见闲适。至于仙鹤的雄壮,雄鹰的搏击,杨柳梧桐的相助,乔松古柏的冷峻挺拔的年纪,有心养人者,可以抓住自然,动之以灵,白日梦若访事,必有所获。

马和牛是最常见的古代绘画动物。它们代表着任重而道远,代表着天地之间的和谐。狗代表忠诚和勤奋,而羊则寓意温柔、善良和吉祥。

猫在哪里?猫的谐音是“洞穴”,寓意老人长寿。画中出现猫时,往往伴有牡丹,牡丹代表富贵长寿,寓意“长命百岁”。多用于庆祝老人生日的场合,用途比较狭窄。

况且,在古代绘画中,文人画一直是关注和追求的主流,而老年人则日渐式微。暮色中又有多少人愿意对它热情?

说起来,画猫的名家也不少,比如南宋的李棣,他画过《猫奴的小片子》、《猫奴的蜻蜓》、《秋葵岩图》;金庆画《双猫》;毛益友的《黄蜀葵猫游》;许娣有《葵花狮猫图》;不知名的画家有北宋的花猫、冬婴戏、猫戏、猫奴戏、猫奴婴戏等。明清以来,作品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