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曾子庙的历史

始建于周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萧中寺”。明九年(公元14444年)重修后,改名为“宗圣寺”。当时重建的曾寺只有三个正殿,一个寝殿,三个东西殿,三把戟。次年,在庙的右侧又建起了三座莱芜后慈庙。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东巡抚金宏奉命扩建庙制,于郑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成。明嘉靖、年间,曾庙两度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孙武靖第六十二代曾博士请秦重修。当年9月开工,年底竣工。这次重建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顺治、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曾庙是中国古代非常有代表性的官式建筑群,保留了明代鲜明的建筑风格。曾庙坐北朝南,红墙环绕,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为正、左、右三路,共进院落。有30多座主要建筑和70多座寺庙、亭台楼阁。寺内石碑众多,古柏参天,更显庄严壮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曾庙的保护工作,设立了保护机构,增加了看守人员。1956、1964年,省政府拨款15万元用于曾庙维修。1981年,省政府拨款12万元,对曾庙城墙及现存建筑门窗进行了修缮,并对门、景胜门进行了修缮。1985年,省政府拨款17万元修缮祠堂。1992,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嘉祥县人民政府建成了通往曾庙和曾林的专用公路。2002年9月,曾子的第七十四代孙曾宪梓博士带领家人参观了曾子庙和曾子墓,表达了捐款重建的意愿。这次恢复了曾子庙祠堂后寝、莱芜后殿后寝、乾隆御碑亭、万历碑亭、三省堂、素斋、东值班室、厨房、马厩,对祠堂和莱芜后殿进行了大修。同时,对庙墙进行了修缮,对雍路、三水、庙前广场进行了重铺,并新建了消防、排水设施。曾子森林重建了曾子墓,修复了享乐厅,并重修了雍路和钱琳广场。这项改造工程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8月,历时一年零十一个月。至此,曾子庙的条例得以恢复,景观重现。通往曾子庙的曾子大道于2007年开通。

2000年,曾宪梓先生为生命之殿题写了一块匾。修复后的宗圣殿碑高1.5m,宽1m。龙面浮雕,曾宪梓先生题写的宗圣殿三个楷书字,笔力雄浑,通体鎏金,更增添了大殿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