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在印度漫长的历史中没有兴盛起来?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并没有成为印度的主流信仰。原因很多: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很多打击,异教徒的清洗,印度自己的内战等等。印度被异教徒入侵,后来又被英国人入侵并瓜分。印度的等级制度也是佛教不适合印度国情的事实。目前印度83%的人信仰印度教,11%的人信仰伊斯兰教,2.6%的人信仰基督教,2%的人信仰锡克教,其余1.4%的人信仰其他宗教,包括佛教,或者不信教。现在印度信佛的人已经很少了。然而,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印度是一个佛教国家,史料中也有记载,大部分印度人信奉佛教。这是怎么回事?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已经在古印度形成,当时婆罗门教是古印度非常强大的宗教。婆罗门教与当时印度的种姓制度有着密切的互补关系。佛教直到公元前6世纪才出现,并在印度次大陆迅速传播。大约在公元前536年,古印度卡匹罗威王国(在今天的尼泊尔)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了佛教。佛教和婆罗门教尖锐对立,特别是直接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公元3世纪,佛教因阿育王信仰而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主导宗教,达到顶峰。这时,佛教不仅在古印度广泛传播,而且传播到更远的地区。佛教向国外传播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北道,经中亚进入中、朝、日三国;一条是南路,从缅甸到中国,云南,中南半岛,南洋群岛。佛教在这些地区发展良好,成为最重要的宗教,并延续至今。然而,在它的故乡,佛教从9世纪开始逐渐衰落,到13世纪,几乎销声匿迹。佛教在印度的衰落是由于婆罗门教的复兴。公元8世纪,在被佛教压倒的婆罗门教中,出现了一批以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商羯罗为首的改革派。他们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对古代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革,改名为印度教。新兴的印度教主张善恶有因果,生命有轮回,个体精神与宇宙的统一。因为,商羯罗的唯心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印度教风起云涌,很快就占领了几乎整个印度。而佛教却一蹶不振,几乎销声匿迹。当佛教在印度次大陆衰落的时候,当时属于古印度的斯里兰卡(中国古代称为狮国)成为了佛教的第二故乡。时至今日,斯里兰卡仍然是一个佛教徒占多数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