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的起源是什么?是关于中国的吗?
越南语的起源
(一)汉字的出现
学过越南语的人都知道,越南语中有很多汉语词汇。越南语中汉语词的比例是多少?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并做了比较准确的统计。有人认为越南语词汇至少有75%是借用了汉语词汇,也有人认为汉语词汇至少占越南语词汇的80%。无论如何,越南语中大量使用汉语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越南语的每个词都有对应的汉语拼音词。稍微有点文化的越南人都会明白用汉语拼音字来说或写一句话的意思。那么,越南语和汉语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长期研究的课题。
早在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广州知府赵佗脱离秦朝政权,建立“南越国”,辖桂林郡、大象郡、交趾郡三郡,管辖区域大约是从今天的岭南地区到河内的红河三角洲地区。交趾县所辖区域在红河三角洲。“南越国”建立后,朝廷派官员到各郡任职,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它也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方式带到了项峻和胶东县。当时的交趾县(今越南)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越南史学称那个时期为“王雄”时代。当时,“王雄”时代的红河三角洲还没有形成书面语言——也就是当地的语言。因此,朝廷派出的官员很难与当地民众进行语言交流。这种现象史书上称之为“九译即通”。可见当时双方的语言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后来由于双方交流日益频繁,来自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渐渐地,红河三角洲地区接受了来自北方的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双方的文化(包括语言)逐渐融为一体。自此,交趾县的官方书面语为汉字,而日常口语为:汉人说汉语,越人说越南语,汉越交流以汉语为主,正式场合使用汉语。连越南人的名字都用汉字,说中文用汉字成了时尚。19世纪以前,在许多越南史书中,赵佗被视为越南的开国皇帝。
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证实,在13世纪以前,越南史书中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历史遗迹中使用的文字也是如此。直到13世纪,越南才创造了一种文字——南字。越南的历史学家将其视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端——越南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语言。
(二)“南子”的出现
13世纪,越南出现了“南”字,“南”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据史料记载,陈仁宗绍保四年八月(1282),“不时有鳄鱼来沪江。皇帝命刑部尚书阮权为文学输入河。鳄鱼自己走。皇帝因其阶级而赐其姓韩愈。用普通话翻译和创作诗歌。在我们国家,诗是用普通话写的,这是开始。”沪江是红河。根据这一记载,人们认为阮泉是“南子”的创始人,“南子”从这一年就有了。后来在越南永福省安朗县塔庙乡发现了一块碑,碑上用汉字书写,其中有24个“南字”。这个实物确实说明了“南子”出现的时间比史书记载的早了73年。感恩碑出现之前,必然会有一个萌芽的过程。阮泉正是第一个以“南”作诗赋的人。多亏了这个。
《南子》的构成如下:
(1)会意字由两个汉字组成,表达一个概念,如:主人,意为第一人称,主人,仆人:仆人,仆从。
(2)假口供,借用一个汉字读古体音或汉越音,与汉字意义相同,如年龄、死亡等。
(3)形声字由两个汉字组成,一个表示读音,一个表示意义。比如“南”字表示发音,“年”字表示意思。
“南字”在越南历史上也被称为国语或国语字。有时被称为中文。越南出现“南字”后,与汉字并行使用。
越南陈朝时期(1225—1399),诏令中使用“南”字,出现了以“南”为词作诗赋的著名诗人阮世谷。胡朝石(1400-1406)也曾用“南”字写信,并翻译了中国的《五邑》、《诗经》作为教材。到了李朝(1418—1526),还在使用“南”字,尤其是弘德年间(1470—1497),很多诗都是用“南”写的。《天南闲集》100卷,其中有《南子》诗。到了墨家前期(1527-1599)和后李时期(1522-1789),用“南字”写诗还是很流行的。阮友(1765—1820)用“南”写下了《金传奇》,是越南家喻户晓的名著。但“南字”不是科举用字,科举用字还是汉字。《南子》的作品大多忧国忧民,有得罪皇帝的思想倾向。李朝以后,唐玄宗在1662年禁止使用《南子》,并烧毁了许多关于《南子》的书籍。给越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西山朝(1778-1802)和阮朝(1802-1945)前期,再次使用“南”字。目前,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设有《韩南子》研究所,收录了1186部《南子》作品。
《南字经》最大的缺点是笔画比汉字复杂,一个字有20多个笔画,不容易写,而且浪费很多时间。其次,只有学习汉语才能掌握“南字”,但只有少数人懂汉语,限制了“南字”的普及和推广,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易学的拉丁化音标——今天的越南语。
(C)拉丁语音字符的形成和使用
16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传教士来到远东传教,此后人数逐年增加。这些传教士大多数是葡萄牙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为了传教,他们必须使用当地语言,这就要求他们首先学习越南语。
外国传教士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要背越南语,分发天主教的资料,所以用自己国家的发音来背和写宗教的资料,这是很不符合的。后来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德罗统一了不同的录音方法。1651年,在意大利罗马出版了越南语-葡萄牙语-拉丁语词典和一本传记。这两本书被认为是最早用越南语写成的书(这本字典至今还保存着)。此后,葡萄牙传教士马桑·费斯切拉撰写了《葡越词典》,但已失传。意大利传教士Feliciano-Aronso于1783年编纂了一本拉丁-越南词典,是手写版本,现保存于罗马传教部图书馆。此外,一些字典,如越-西班牙语字典和越-拉丁字典,保存在巴黎的外国传教士协会的博物馆。从上述情况来看,从17、18世纪到19世纪初,亚历山德罗的《越-葡-拉丁词典》中越南语的拼写仍然是天主教传教士学习、研究和使用越南语的主要依据。这组词和今天的越南语很像。从这个角度来看,带有拉丁字母的越南语是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传教士创造的,亚历山德罗是集大成者,奠定了这套文字的基础。
1820-1833年,法国神父达比编纂了一本越南语-拉丁语,拉丁语-越南语词典,于1838年在苏伦坡出版。写出来的普通话字和今天越南语的字基本一样,从那以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19世纪中期以后,天主教的传教书都使用艾伯特的书写方法。
然而,越南语拉丁语的实施经历了一个相当艰难和漫长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越南民族文字(拉丁文,下同)仅在天主教内部使用,用于印刷传教书籍。法国人入侵越南后,觉得汉字是他们殖民统治非常有利的工具。1878年,南越总督决定使用普通话字符。他认为“普通话汉字比汉字好学得多。它使执政官员和当地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因此,殖民者积极鼓励越南人学习汉字。1865年,第一份用普通话写成的报纸《嘉定报》出版。这是法国政府在南七的公报,1897关闭。南越总督签署了一项决定,准备并创造条件使普通话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特别鼓励政府、县、乡、村的官员学习官话字,学不会官话字的不能提拔。同时,学校教育中也使用普通话字符。1882年,南齐总督又签署了一项决定,下令在各种公文中使用官话字。南齐最早使用普通话。法国殖民者占领中旗和北旗后,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广民族语言。不同的是,在北齐和中齐,普通话字可以和汉字并列使用。1910,北齐总督说:“普通话汉字的普及,更容易让我们扩大与当地人的关系。”同年,他又发出通知:“在一切公文、行政证件和身份证上,并行使用普通话学习和汉字。汉字不能废,只能用普通话字代替。因为汉字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它被用来维持家庭、社会、行政组织,尤其是习俗和信仰,维持越南人民的精神生活和道德。”
普通话普及后,法国殖民者担心它会成为传播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工具,所以从多方面加以限制。虽然普通话汉字简单易学,十几天就能学会,但在1945八月革命之前,90%以上的越南人都是文盲。
八月革命后,特别是1954年越南北部解放后,国语汉字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因为汉字简单易学,只要会说话就能拼写,所以在越南只需要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识字。
现在的越南语是拉丁拼写,有29个字母,65438个音素,6个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