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军事强人

你说的都是如何以少胜多,如何以少胜多,少之又少。在汉尼拔的卡尼战役中,用4万杂牌军(少量己方士兵,加上罗马解放雇佣的奴隶和战俘以及高卢雇佣军)组成半月谈营,罗马元首和将领亲自率领的8.6万精锐几乎被斩干净。就杀死的敌人数量而言,冷兵器战役史上无人能及(很多都是以少胜多)你可以去查一下坎尼战役的细节或者你应该知道。

为了应对罗马军队的优势兵力,汉尼拔选择了不同于传统的阵型。它在中国军队中安置了质量最低的25000名高卢新兵和8000名精锐西班牙重装步兵,而12000名精锐非洲重装步兵在双方。两翼分为骑兵(优于罗马)。对立的士兵排成弧形和月亮形,向对方突出。当罗马以压倒性的优势和密集的兵力逼近汉尼拔时,两翼的精锐骑兵突袭罗马军团后方的左右两翼骑兵,然后折返准备攻击阵地上的罗马步兵。这个时候,弧月阵型因为对方的强势进攻而逐渐退缩。当队形变成一条直线时,队形两边的非洲重步兵向前移动,中间向后移动,两边向前移动,敌军后面的骑兵密集包围,迂回包抄。分散追击,直到罗马军团被紧紧包围。另外,像往常一样,汉尼拔注意天气和地形,掌握得很好。汉尼拔背靠俄耳甫斯河,因此可以确保迦太基军队的后方不会受到罗马军队的攻击。此外,罗马军队因为背靠坎尼城的山丘和右边的俄耳甫斯河,不得不从左边撤退。与此同时,清晨的阳光和东南风吹来的沙雾干扰着罗马,加上汉尼拔对军队部署的了解和精确计算,罗马士兵一直以每分钟600多人的速度被砍杀到傍晚。坎尼战役中使用的双包抄战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场部署战术,汉尼拔也是西方世界成功使用钳形战术的第一人。当然还有很多部署细节和阵法细节没写,战场和时机的选择也是照常精心策划的,比如特雷比亚之战和特拉西梅诺湖之战,孙子很重视地形和天气。

农民兵亚历山大数量庞大,但一击即散,素质不如汉尼拔。

赤壁之战是真实的,但是言情里面注水太严重了。

参考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