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除夕吃什么?

明清皇帝一般都是一个人吃饭。除夕夜,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其他女性成员在干青宫吃团圆饭(除夕夜与男性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皇帝的餐桌叫“金龙宴桌”,放在干青宫的宝座上,其余的餐桌按照家庭成员的后备级别依次排列。

年夜饭的饭菜非常丰富,有小吃、热饭、冷饭、干果、酒饭、水果茶等。以清乾隆四十四年除夕皇帝家宴的菜单为例,此家宴的小吃选自艾叶酥、口酥、成沙卷酥、酥麻花、蜜麻花等宫廷常用的五种小吃。

挂炉肉、五香羊肉、五花肉、盐水鸡、馕肠子等冷鲜肉18种。干果20种,有蜜佛手、蜜红瓜、蜜黄瓜、蜜杨梅、蜜白樱桃等。冷餐有羊肉片、羊鸟叉、羊肝、挂鸭、烤鹿肉等20种。有20种热菜,如燕窝、烂笋、莲子八宝鸭火锅、烧鸡片炖豆腐、鱼翅、燕窝蒸鸭等等。

皇帝御宴桌上的饭菜有109种,加上各种汤饭和饮料,共计153种;皇后、贵妃、贵妃各一桌;其余嫔妃一桌两三人,每桌至少37餐。

下午4点左右,天皇入席,皇后等人在座位上向天皇鞠躬。随着中和少乐的声音,太监先摆好热饭,然后依次端上汤饭、酒饭、水果茶等。皇帝和他的家人互相敬酒,互致新年祝福。

扩展数据:

古代帝王的过年习俗

1,御笔赐“福”字,始于清朝康熙皇帝。每年进入腊月初一后,皇帝都会在中华宫漱芳斋或干青宫西暖阁题写“福”字。第一个“福”字将悬挂在宫的正殿,然后张贴在宫廷各处。

皇帝用“福”字奖励王公大臣等官员时,是在十二月二十日以后。祈福时,皇帝挥一挥“福”字,然后两个太监面对面举着“福”字,受赐的大臣跪在“福”字下磕头致谢,表示福报满身。

2.大年初一,皇帝还会在太和殿,也就是大朝举行“新年晚会”。当天拂晓,群臣聚集在午门外,由礼部官员引导,按文入宫,过金水桥、太和门,进入太和殿广场,按一年级到九年级的等级顺序在原地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