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一般用什么字体?

1.印刷文字的字体和字号

1)字体?字体是指文字的各种形状,有人说是笔画的姿态。常见的基本中文字体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除了这四种基本字体,文字处理软件还提供了多种打印字体供人们选择,如书法宋体、报纸宋体、隶书体、美体黑体、广告体、草书体等。

2)字体大小规范?印刷体字有大有小的变化。目前,文字处理软件中测量汉字字体大小主要采用印刷业专用的数制、点制和级数制。尺寸规格以方形汉字为基准,对于长的或扁的变形字符,应使用字符的双向尺寸参数。

(1)数字系统。汉字的字号设置为七级,按一、二、三、四、五、六、七排列,在字号级之间增加一些字号,命名为小字,如小四、小五。数字越大,字越小。这个数字系统的特点是简单方便。使用时可以指定字体大小,不需要在意字体的实际大小。缺点是字体大小受数字限制,有时不够用,大字符无法用数字表示。符号的数量不能直接表达字体的实际大小;字体大小之间没有统一的倍数关系,不方便转换。尽管如此,编号系统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表示字体规范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标准型的字体大小与通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实际输出大小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误差,这是由于文字的缩放计算造成的。

(2)积分制。这是国际公认的印刷字形的测量方法。这里的“点”并不是计算机形状的格子,而是传统的度量单词大小的单位,来源于英文Point的音译,一般用小写的P表示,俗称“磅”。换算关系为:1p = 0.35146mm≈0.35mm?1寸= =72p?在文字处理中,点制和数制共存互补,两者之间存在对应的转换关系,查表4.1.3即可得到。由于汉字的大小在计算机处理时可以灵活无级地变化,而且对于某些汉字来说,有限编号系统的数字是无法计量的,所以计量单位较小的点制更适合文字处理系统对字形的计量。

⑶系列系统:其实就是手动照排机实现的字体测量系统。它是基于这台机器上控制镜头字体大小的齿轮,每齿移动一级,规定1级= 0.25mm,1mm = 4级。许多电子排版系统在字体大小上也支持系列系统。中国对串联系统有一个国家标准,即GB3959-83。

(4)制换算:数制、点制、级数制之间的换算关系见表4.1.3。

1)文字排版的基本原则?出版物中使用的基本词汇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选择的。

●版式大小——文字的大小与出版物的版式成正比。

●排版内容——重要内容使用较大的字。

●空格的长度——用词的大小与空格的长度成反比。

2)文本的字体和字号

我国当前印刷出版行业中文字字号的常用用法见表4.1.4。

3)标题排版常用什么字号和字体?选择页面标题字数的主要依据是标题的级别、页面版式的大小、文章的长度以及出版物的类型和风格。

(1)书名的字体和字号

书名的字号主要是根据书名级别来选择的。常见的标题选择范围如下

16打开页面的头条可以选择初晓(36p)、1号(27.5p)、2号(211p);

32页格式的标题可以选择2号(21p)和3号(15.8 p);

64页格式的标题可以选择3号(15.8p)和4号(14p)。

在图书排版中,标题往往是分等级的,所以要根据标题的分类来选择字号和字体的变化。一级标题字体最大,然后降序排列,由大到小。一般书名的字体不追求太多的变化,大多使用黑体、题宋体、仿宋体、楷体等基础字体,不同系列使用不同字体。

⑵期刊杂志标题的字体和字号是什么?期刊杂志非常重视标题的处理,把标题排版作为版面装饰的主要手段。标题的字体变化更有讲究。一般期刊杂志的排版系统需要十到几十种字体才能满足标题字符的需要。?期刊杂志的标题没有分级要求,字体一般比书籍的标题大,字体的选择多样,字体的变化和修改更丰富。期刊、杂志标题的编排应体现出版物的特点,符合文章、栏目的内容风格。

(3)报纸标题的字体和字号?报纸标题的措辞很有讲究。标题的大小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版面位置、篇幅来安排,字体尽量多样化。在编排报纸时,我们非常注意字体的种类和数量,字体要齐全,否则不能满足编排报纸的需要。

公文的标题词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前缀词,二是正文的标题词。字首是文件的名称,常用较大的标题字,如标准宋体、黑体、隶书、漂亮的黑体或特殊的手写字;正文的大标题多采用宋体或黑体的2号标题,副标题采用黑体或黑体的3号标题。公文用字比较严谨,字体变化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文中的题词不应使用一般的宋体,而应使用题宋体,如小标宋体。否则版面不美观,标题不突出,显得“标题压不住文字”。

4)文字排版中的行距?为了便于阅读,文本行之间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间。这种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叫做“行距”。版面文字之间的间距要适当。行距太大,版面稀疏,行距太小,阅读困难。行距一般根据文字字号选择,可以得到以下经验数据。

公文的行距-普通文本的2/3-1

书行距-65438+正常文字的0/2-2/3

工具书和字典的行距-正字法1/4-1/2

报纸行距-正常文字的1/4-1/3?一般排版的行距参数都选在这个范围内。

3.课文的基本安排

1)字符的密集排列、稀疏排列和紧密排列

在传统排版中,文字分为密排(正常排版)和疏排。

在电子排版中,增加了一种特殊的排版方式——紧密排版。这三种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密集排列是一种正常的排列,也就是单词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没有空隙。在某些系统中,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参数设置,密集排列时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为零。?稀疏排列是指单词之间有均匀的间隔。稀疏排版常用于童书、小学课本等特殊排版。在电子排版中,只要指定间距参数,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字符的稀疏排列。?紧密排列是使字与字之间的排列有一点重叠,这是电子排版的特殊功能。紧密的排列可能会导致单词之间的笔画连接。这种排版方式一般很少使用,只在报纸排版,正文还剩几个字的时候,或者对按正常排版过于稀疏的外文字符进行特殊处理时使用。

2)水平和垂直行

印刷品排版有横排和竖排,竖排也叫竖排。我国历史上的出版物都是竖排的,而横排是后来从国外引进的。在字处理中,横排和竖排只是不同,横排和竖排之间的转换非常方便,往往一个操作或命令就可以实现全部或部分竖排。就布局而言,竖排横排相当于坐标系顺时针旋转90度,行距和字距正好相反。?在竖排中,有许多排版规则和标点符号与横排不同。如果文章标题竖排时一般不居中,标点符号要自动改为竖排。这种从横排到竖排的转换一般是由文字处理软件自动进行的,不需要用户考虑,但也要检查一些功能不全的系统。国外引进的一些文字处理软件或排版软件往往不支持竖排,或者结果往往不符合要求,在使用中要注意。如果是中西文混合纵向排列,要注意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排列。按照中国大陆的规定,应该垂直摆放,即“头朝右,脚朝左”,而在我国港台地区,也是水平摆放。

3)行左对齐、居中、右对齐、满。

水平文本靠左对齐。当一段文字转到下一行(也称换行)时,可分为换行符和段落变化:换行符时,文字会回到左首行;当一个段落被更改时,文本返回后左边有两行,也叫“缩进行”。西文排版的段落变换形式很多,有的缩进一两个字符,有的段落变换后是空的。另外,字线的排列也有右对齐、居中、满撑等形式。

(1)字线居中。字线排列在一条线的中央,称为“中心”。排版中的标题和表格中的数据一般在中间一行。科学公式排版时,中间排也是一个基本原则。对中有两种形式:左右对中和上下对中。

(2)行向右对齐。有时文本内容需要靠右对齐,这种情况称为“右对齐”,比如一个目录的页码。(3)线满了。“满”行又叫“偶空行”,即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是均匀拉开的,每一个字行占据指定的宽度,比如四个字占据八个字的宽度。当两行数字不相等的字需要左右对齐时,往往需要填充。

4)基线对齐和中心线对齐?在电子排版中,当不同大小的文字排成一行时,有两种方法:下行对齐(基线对齐)和中间行对齐。

(1)基线对齐。“基线”是指沿着一条线的下边缘的基本线。大多数情况下,文本沿基线排列,垂直排列时,基线在直线的右侧。

(2)中线对齐。排列数学公式和化学公式时,各种符号要沿中线对齐,整体结构也要沿中线排列。

5)横幅和专栏?排版时,文字的长度等于核心的宽度,称为“横幅”。?分栏是将版面分成两部分(双栏)或多部分(多栏)。分栏的目的是方便阅读,丰富版面变化或保存版面。分栏是报纸、期刊、工具书中常见的文字编排形式。分栏时,栏与栏之间要有几个字,这叫“栏空白”在栏间加一条分隔线叫“栏线”

大部分列是等距列(列间宽度相同),也有少数不等距列。在排列时,要努力做到每列末尾“打平”,防止每列末尾行数不一致。?经过上述整理流程,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保存并打印一份合意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