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

三千多年前的(前1026-前1001)是“庚”的宜地,现在的浈江一带就是“宜”地。

1954年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后羿鲲”及其铭文126字,都充分反映了镇江悠久辉煌的历史。

在有记载的三千多年漫长岁月中,镇江多次更名:春秋时的朱芳,战国时的固阳,秦时的丹徒,三国时的京口,南宋时京口的南徐州,隋朝统一后的润州。镇江的名称自北宋以来一直在改变。

镇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

这里出现了许多代代相传的优秀杰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载能力对后世的文明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太阳、月亮、河流》等作品依然闪耀着深邃睿智的光芒:

《抱朴子》,中国文学入门十二书之一。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著《文心雕龙》。

中国第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集《昭明文选》。

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第三部诗集《玉台新咏》。

《11世纪的科学坐标》和《谈孟茜》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史文通》。

中国记载了第一部有甲骨文的书《铁运藏经》。

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著《中国医学史》。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史等等。

扩展数据:

从秦汉到建国,镇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赤壁之点,被魏、蜀、吴分为三部分,为镇江;南宋时,韩世忠率领8000精锐部队在黄天荡困住10万游牧民族,杀得溃不成军,仓皇逃窜。元、孟灭宋决定性的水战时,两军水师会在浈江狩猎。

太平天国定都后,在这个“东南锁钥”与清军交战十二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魏岗伏击“去小楼兰”奏响了江南抗战的第一曲;渡江战役中,人民果断向企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国“紫色应时”号发起炮击,结束了大英帝国在中国的炮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