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红组的组成

红帮的历史渊源在莆仙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出处很难考证,但从宋代的几个笔记中可以略知一二。

浦江吴《中甘食》“煮沙球食谱”:“沙球煮成红豆或绿豆,裹生糯米粉,做成大球,蒸或汤煮,亦可”蒸沙球的原料和做法和红球一样。只是红球被印成了球冠,表面有一个大大的红色。孟议员在东京梦录东角楼街巷谈到“成沙饺子”,属于“饭后饮食”。

目前中国北方仍有成沙馅,如北京成沙包。“沙”填心的方法是将赤小豆或红云豆煮熟捣碎,加糖。如今莆仙的红丸子馅有绿豆、糯米、地瓜干三种(糯米分甜、咸),但主流是绿豆(俗话说“红丸子绿豆馅”),用绿豆和糖煮,可以揉成一团。这和中的沙团是一样的。

吴的《梦》在“除夜”篇下有成沙团,列为“市井美食”;“夜市”有成沙饺子、十色沙包;“各种杂货”有沙球,归类为“沿街出售各种儿童食品”。“分茶酒店”下面有麝香豆沙馅的饺子,归类为“干果”。“西湖老人繁盛路食品店”有成沙饺子。周觅的《武林水果旧事》里有成沙饺子。按杭州武林旧称,果为蝎,指点人心。乃德翁的“京城吉盛食品店”有沙饺,与“春饼、纺饼、羊脂韭菜饼”归为“夜顶挑架”。

作者接着写道:“当人们叫遍了路哥,也就习以为常了。偏远地方的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少见。”上述宋代笔记显示,在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浦江(今浙江金华以北)一带,“沙团”(即成沙团子)是一种饼饵小吃,在酒楼或市场出售或沿街叫卖。可能有各种颜色(比如上面说的“十色沙球”)。如今,普贤市场也出售未着色的红球小吃。如今,在苏州,上海,人们有清明节做青年团的习俗。青团也是用糯米粉裹上豆沙,然后煮熟。制作糯米粉时加入一种可食用的草汁,表面呈青色。和普贤清明节家家户户做的清明龟相比,原料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清明龟是龟形的(这是它和红球唯一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