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发展形势

1.未来10年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目前,国内外都高度关注中国能否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我看来,这取决于未来10年中国能否有效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国内外环境变化使中国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期,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考验。恢复经济增长和重新平衡世界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主要挑战。目前看来,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国际经济结构的失衡,出路在于对国际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历史表明,调整和再平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也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复杂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是,我国内需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型需求比重逐步提高,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矛盾。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引发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形成了改变经济结构的现实需求。

在这一特定背景下,中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新挑战。过去30年,中国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扩大等。应该说,在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未来10年,我们将面临不可忽视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新挑战。

换言之,未来十年将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如果抓住机遇,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8%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如果失去机遇,发展方式转变长期停滞,就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未来十年,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制度创新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未来10年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关键在于改革的重大突破。

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任务艰巨,挑战巨大。关键在于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大突破。

加快以完善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尽快打破行政垄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不到位、资源消耗成本过高等问题,与行政垄断范围过宽过深导致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足有直接关系。

加快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改革。未来几年,社会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努力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做到“藏富于民”。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30年的转型改革历程来看,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第一,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职能的良性互动。二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政府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三,政府转型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有产权与非公有产权的关系。第四,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体系是政府转型的关键。

第三,新时期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利益协调需要顶层设计。过去几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越来越受到各种利益的制约。未来10年的改革无疑将进入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的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纯粹的经济、政治还是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推动改革突破需要顶层设计。建议:一是重构改革的协调机制。建立中央政府改革领导协调机构;第二,加强改革立法,将改革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第三,建立改革进程的评估机制;第四,努力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第五,大力发展科技兴国,进一步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在经济运行方式上追求高效的工业增长;第六,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教育要倡导人人机会平等,医疗要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第七,大力推进民主建设;第八,缩小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