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有哪些小吃?有哪些著名的小吃?

烟台小吃一览烟台红烧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小吃。相传100多年前,门市两兄弟来到烟台干粉条。有一次,他们刚做好粉条,但是很浑浊,粉条干不了。生面团是酸的。情急之下,门市兄弟请村民们把粉条放在油里炸,拌上大蒜。吃了之后都说好吃好喝。于是他帮门石兄弟立了个锅炒粉胚卖。人们说它很好吃,但当被问及这种食物叫什么时,没有人能说出来。其中一个聪明人以为这个产品是门石兄弟创造的,然后他们用油炸了一下,于是脱口而出“红烧肉”。烟台红烧肉以前在街边小摊经营,1998开始搬进雅致堂,被名吃认定为烟台名吃。福山拉面福山拉面(又名福山面)已有200-3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四大面之一。福山拉面分为实心面、空心面和龙须面三种。固体面条分为圆形、扁平形和三角形,有20多种规格。面条分大卤、温卤、炸酱、三鲜、清汤、炖勺等十几个品种。条和面的准备是一定的。一般浓汁配粗条,清汁配细条,炸酱配扁条。空心面是一种灯心草面,中间空心,两端透气。而龙须面,用高超的拉面技术将一根面条拉成了2048根细如发丝的面条,真是精致巧妙。福山拉面以其工艺强、味道好、品种多而享誉海内外。至今,韩国、日本、美国的中餐馆还挂着福山的招牌。蓬莱面,对应浮山面,也是著名的风味小吃。它采用与福山拉面相同的拉面工艺,拉出均匀的条,用烟台名产嘉吉鱼作卤汁,与福山的拉面不同,面条少,卤汁多,鲜味独特。蓬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名吃。面条是人工拉面(手拉面,当地俗称“挂面”),细而韧,用真丝绸(俗称嘉吉鱼)腌制,熬汤,加适量绿豆淀粉,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调料,每一碗都有独特的海鲜风味。民国时期,后人逸夫堂制作的蓬莱面远近闻名(俗称“逸夫堂面”)。一夫堂,祖籍栖霞,65,438+03岁学厨师,一个人在拉面当搬运工,和一个小面馆合伙开餐馆,65,438+0945岁自己经营“一记”餐馆。他做的面条用料和做工都极其讲究,所以供应量不大。每天早上只卖100碗,以做工精致,味道鲜美著称。外国商人在唐宓吃不到面条常常是一个遗憾。新中国成立后,蓬莱大小酒店的早餐很多,中高档酒店也招待客人,每天早上的销量都在3万碗以上。手工面,又称刀削面,是烟台农村迎客的喜庆食品。烟台人结婚叫“吃喜面”,过生日叫“生日吃面”。这种面条是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盐和碱水,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大薄皮,折叠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用刀切成条状,放入水中煮沸,取出放入碗中,加入卤汁。这个面的特点是强碱,强筋,咬头。有圆条和平条两种。圆条混合大卤、温卤、三鲜卤;扁条里经常混着各种炸酱和麻汁。鲜鱼饺子烟台的鲜鱼饺子新鲜,个头大,馅多,皮薄。鲅鱼和牙鲆都是好东西。所谓鲜嫩,就是鱼刚被猎杀,连切好的鱼块都还在动。将剁碎的鱼与酱油、葱花和姜末等调味料一起搅拌,这被称为“头尾”。拌馅的时候要用适量的水拌,这样饺子才够鲜嫩。实践证明,鱼馅的饺子最喜欢韭菜,它的辣味能让鱼吃起来更鲜。鲜鱼水饺的皮擀得很薄,几乎能露出馅来。包的时候因为皮合适,皮大馅足,饺子这边往往捏的不紧,即使露出馅,汤也拌不出来。它就像一个裹着薄皮的大鱼丸。一个碗里有五六个大汤圆,少则三四个。当你吃饱的时候,你的舌尖似乎麻木了。所以吃鲜鱼的娇子,经常用蒜泥加醋、酱油、香油调味,解闷清口。开花馒头又叫“银如意”,意思是蒸出来的馒头都像白牡丹,故名“开花馒头”,是烟台的传统面食品种。相传开花馒头是元代洛阳东乡马家外的一位厨师发明的。当时明太祖朱元璋还在马家打杂,吃过这种馒头。后来当了皇帝,想找个厨师做,厨师做不出来。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甲皇后指点后才制作出来的。后来福山大厨入宫,学会了这种方法,传回到家乡,流传到世界各地。面粉用酵母和适量温水揉成面团。发酵至100%沸腾时,与干面粉混合揉捏均匀,再发酵至100%沸腾,再与干面粉混合揉捏均匀,发酵至100%沸腾。在酵母中加入适量的碱,揉搓均匀。去掉酸味后,加糖揉匀,揉成长条,捏成面团坯,放入抽屉,捏口朝上。把锅里的水烧开,迅速放在抽屉上,用大火蒸。风味特征:色泽洁白,香甜柔软,顶端开花,酷似白牡丹。丝糕丝糕是在拉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细面食品,是山东传统面食品种。在清末薛所著的《素问略》中,对福山拉面所做的丝饼有详细的描述。将面粉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碱、盐,揉成硬度合适的面团。用手拉面的方法将面切成11粒扣,放在案板上,面上刷香油,每隔7.5厘米将面切成小坯。取一片面条毛坯,从一端卷起来,卷成直径约4.5厘米的圆饼状,尾端压在下面,用手轻轻压平。放入锅中用文火烤至两面呈金棕色,成熟即可。吃的时候把饼中央的面团头提起来,抖掉丝,然后放在盆里,撒上白糖。风味特点:面条金黄透亮,脆甜。宁海脑饭宁海(今牟平区)脑饭始创于1927,以制作精美、味道鲜美而闻名胶东。所以胶东流传着一首“文登包子,浮山面,宁海府喝脑饭”的民谣。将捣碎的小米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使其变软,放入水磨中磨成浆,用干净的布包裹并过滤,然后放入锅中煮至粘稠状。将大豆洗净,用清水浸泡软化,放入小磨中磨浆。锅里加盐存成嫩豆腐,豆腐去皮,倒入小米粥盆里做脑饭,盛几碗。菠菜洗净,切块,用豆腐皮和香油炒熟,放在脑饭上,吃的时候加盐、辣椒酱和腌雪利红,拌匀。风味特点是嫩、辣、香。黄县肉盒黄县肉盒,明末清初问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肉质丰腴、色泽金黄、馅多、皮脆不粘牙而闻名。面粉用猪油搓成脆面,面粉用80℃热水烫成方便面面团,再用冷水拌成冷水面团。将热面团和冷水面团混合,揉匀,擀成长方形薄饼,将面饼面团擀成同样大小的长煎饼堆在水饼上,然后沿长度擀成条状,捏成面皮坯,擀成薄包馅,擀成菊花顶圆包子,放入锅中热油,上下煎至金黄色,再将肉盒煎成六角圆形,取出肉盒出锅。风味特点:色泽金黄,馅多汁多,皮脆。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末年,山东省魏县西部刘范桥一带的农村流行一种火食。这种火食是和面时用很少的水做成的,不能用手揉,只好用木杆压在面板上,当地人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倒刺头火食”。后来,这种制作火食品的方法流传到荣成石岛的渔村。由于杠铃头冬天不是很凉,夏天不容易变质,味道香甜,耐储存,是渔民出海捕鱼的理想食品,所以很快就流传开来。但是后来渔民发现,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烧烤食物。这种火食脆甜,不易变酸,成为渔民出海的必备食物。这是在四五十年代,石岛的面点师曲永伦把这种风味小吃从他的家乡带到了烟台。但由于土灶里烤的点心数量不多,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到1973烟台商业学校中餐实操部成立时,曲永伦师傅吸收了烟台当地名点的优点,开始剪花边,盖印模。改良后的杠铃头又漂亮又好吃,摆在地摊上香气四溢,路人争相光顾,成为烟台的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