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被朱元璋用蒸鹅逼死?多维度解读明朝第一将军之死真相

1385年2月,明朝第一位开国皇帝徐达在明朝首都南京去世,享年54岁。据明代《徐达传》记载:“达在北平得病生坏疽,但稍有康复。皇帝派他的长子惠祖为他工作,并召他回去。次年二月,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其死后,徐达授中山王石武宁,葬于中山荫下,享其哀荣。

但800年来,一直有一个神秘而传奇的故事伴随着徐达的死而广为流传:故事说徐达的病是背上生了痈,这个病是禁止吃蒸鹅的。朱元璋给了徐达一只蒸鹅,徐达吃了鹅,当晚就死了。如果不是中毒,徐达实现了朱元璋不方便他死的意图,被迫自杀。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朱元璋给徐达送鹅了吗?徐达是被逼死的吗?让我们从几个维度来探究真相。#历史真相官#

徐达,濠州人,身材高大,颧骨突出,棱角分明,相貌威武。他是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也是第一个跟随朱元璋加入郭子兴起义军的追随者。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徐达的军事才能日益显露,明显胜人一筹,掌中兵权越来越大。他也不负朱元璋的信任,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被授予宰相中书权参军国事的徐达,被封为魏公,在明朝六帝中排名第一。另外五位是李善长、常遇春(69年后的常茂)、李文忠、盛丰和邓禹。

同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元军,连战横扫千里,一口气将元顺帝赶入大漠。之后奉命在北平练马、修城,总领北军。多次带兵讨伐残元,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称他为“古今第一人;你出去了,就天下无双了。“兵权极重,声望极高。1369常遇春死后,徐达在军中的威望不再是第二个念头。如果说世界上还有谁能对朱元璋的皇位构成最大的威胁,那非徐达莫属。

古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鸟儿尽力隐藏它们的弓;敌国被灭,谋士死了。尤其是出身贫寒,从底层一步步升上来的老朱,疑心极重,心狠手辣,杀英雄的例子太多了。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胡案和蓝玉案而丧命。鲁迅先生说:“阿明王朝必有,始于剥皮,终于剥皮...“他说的是他用海蓝宝石将军剥皮灌草的酷行。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李善长,第二个韩国公职人员,被胡党质问。1390年,朱元璋把李善长和他的妻子、女儿、兄弟、侄子连同70多人一起处死。当时他已经77岁,白发苍苍。

常遇春的儿子郑国公常茂与宋国公盛丰关系暧昧,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朱元璋轻而易举地处理了此事,夺了盛丰的兵权,将常茂调到龙州,轻而易举地收拾了两人。1395年,朱元璋赦免了盛丰。

邓禹,魏国公早亡(1377)。明太祖最信任的人可能就是曹公李文忠了。因为他是李文忠的亲叔叔,他任命李文忠为总督,掌管全国军事。但在1384年,也就是徐达去世的前一年,李文忠因病去世。没有这层约束,无疑会让徐达不寒而栗。

朱元璋称帝后,春天让徐达率军出征,冬天召回都城,成了惯例。徐达也很小心,对朱元璋一直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归还帅银。虽然朱元璋经常称徐达为布衣兄弟,但徐达始终比较谦逊,政治上忠诚,军事上勇敢,廉洁不贪。

朱元璋曾经把的房子送给许。当徐达发现这是朱元璋称帝前做吴王时的旧居时。顿时大惊失色,立即跪下,连说不敢,但又不服。但是朱元璋还没有说完。他把徐达灌醉了,直接把他抱到了的床上,吴。徐达醒来时,看到自己正睡在朱元璋以前睡过的床上,吓得一下子滚了下去,跪着磕头,连连道歉,即使旁边没有人。

从小一起长大的徐达太了解朱元璋了。皇帝这样做是为了考验他的忠诚。他怎么敢小心翼翼,什么都怕?他绝不会给朱一个自杀的借口。

可到了九五,朱元璋的嫌疑就永远消除了。传说徐达的妻子谢(将军谢再兴之女)入宫,与一起感叹:“御花园真大。”朱元璋起了疑心,于是人杀了谢的乱棍。关于胜七楼也有类似的传说。传说不易相信,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杀徐达对朱元璋来说其实是一念之差。

明代中期,唐伯虎等四位江南才子引人注目。四人中有一个叫徐祯卿:他曾写过“江左家家一篇,烟月扬州一树一花”的绝句,还写过记载民间传说轶事的野史笔记,名为《胜野故事》。有记载说朱元璋在徐达死前“突然赐食”,但没说是“蒸鹅”。

然后在明朝嘉靖年间(1551),王文禄在一本《龙兴词》中记录了他祖母和母亲讲述的一些短篇故事。其中写道:“徐达生坏疽,皇上给他蒸鹅。坏疽最忌鹅,哭着吃了,死了。”这是比较完整的清蒸鹅杀了徐达的说法。然而,距离徐达去世已经166年了。

官方史书《简纳》还在清朝。清代史学家赵翼在1795年撰写的《二十二史注》一书中采纳了这一说法。虽然他也说这件事不可考,但是二十二史笔记影响很大,再加上朱元璋勇猛冷峻的名声。这个说法开始广为流传,很多人都信了。

背部坏疽大致可以理解为背部的疮,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指背部大面积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历史名人中,与“背疽”之死有关的有很多,如范增、刘表、曹秀、宗泽、孟浩然、徐达、努尔哈赤(写于《水浒传》,宋江被安道全治好)。显然,在抗生素匮乏的时代,主张调理的中医真的没什么办法对付这种病,还得靠医生。

既然对疾病本身了解不够,当然“坏疽是鹅最忌讳的”这种说法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退一步说,就算鹅生气了,食物里还有很多比鹅更生气的东西,而且和鹅没有必然联系。

由于病情严重,徐达从北京回到南京治疗。显然,这个病本身就不轻。朱元璋想让他死,死在北京可能更容易。徐达本人不是医生,不懂医学。这个“蒸鹅”就是说许的坑死或死的理论不太靠谱,只能用半真半假来形容,容易混淆人的眼睛。

众所周知,明朝的历史是清朝编的,很多是不真实的,反映的是明朝人的所作所为。如果明太祖真的用蒸鹅杀了开国第一将徐达,清朝没有理由为他开脱。反而是非常好的槽点。负得正,逻辑上反证了明史对徐达死亡的记载。

一个同样有力的逻辑反证是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朱元璋准备接替太子朱彪的儿子朱允炆。徐达死后,朱元璋让徐辉祖去湖南和陕西受训。1393年,使他掌管军事统帅和国子监,并经常陪伴朱允炆。这是李文忠当年的工作,他把江山的未来放在自己的肩上。

如果朱元璋真的用蒸鹅逼死了徐达,那痕迹就太明显了。以朱元璋的心机,就算他不收拾徐家,也绝对不会把徐安排在身边。毕竟没有人会坑他是曾孙。

此后,文健登基,朱迪发动了靖南之战。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秘密投靠朱迪,被朱允炆所杀。但他并没有拿出气,这再次证实了朱元璋并没有留下报复许家的原因或秘密口信。

朱迪即位后,徐增寿被封为护国公。这就是为什么:全是洪武的豪杰,而达的后代却有两个丈夫,住在两个城市。这一奇观。一个魏公和一个丁公。一门之隔,两国两百年来有福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