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喝牛奶的趣史。
在中国古代,牛奶和奶制品作为食品出现的时间比唐朝要晚,而且只是王公贵族的佳肴,所以老百姓没有相见恨晚的运气。相比之下,现在不常见的羊奶在古代更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僧侣是不允许吃肉的,所以高蛋白高热量的牛奶和奶制品就成了僧侣们的最爱。由于唐代僧侣的地位很高,他们可以要求附近的农民为他们提供牛奶。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有很多农妇挤牛奶的画面。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是乳制品的忠实爱好者。冬天起床很困难。起床后你做什么?“融雪,炒香茶,搅酥煮糜。贪了就自觉了。你高兴了,你就不知道了。”用雪水煎一杯茶,用牛奶煮一碗粥。没想到白居易大师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也有这样的生活心境!白诗人在寒冷的春天想吃什么?“今天春寒料峭的感觉,问问自己想要什么。香脆温润的洋葱酒,牛奶地黄粥。”黄油野蒜酒,牛奶地黄粥,既温润又开胃。白诗人真的是一个注重养生,生活品味很高的人。
到了宋代,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牛奶和奶制品终于走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北宋时期,在有钱人和自由贸易的首都开封,出现了一家经营牛奶和奶制品的私人食品店“王家奶酪”。南宋时,在江浙一带,牛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大诗人杨万里在杭州做官。他在除夕夜等不到牛奶和蛋糕,忍不住感慨地写了一首诗:“雪韭菜,奶油,奶油,年龄,没有牛奶,没有蛋糕。”除夕怎么能没有牛奶和酥油呢?杨的怒火溢于纸上。好在杨大人是个人才,懂民情。送奶工想来也不会很难。诗人大陆友已经开始把视觉艺术的审美追求寄托在牛奶上。“淮柳城洗雨尘,樱桃芝士尝新。”刚下过一场新雨,拿起盘子里的白色冷冻奶酪和红色樱桃,在河边的树下细细品味。这种颜色和质感真的是视觉和味觉的一大享受!樱桃和奶酪早已是常见食材,也可以试试鲁诗人的意境。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压力增大,大量牧场、草原被开垦为农田,导致奶牛大量产生,社会失去了奶源供应。宋代流行的喝牛奶、吃奶制品的习俗逐渐衰落。即便如此,上流社会偶尔也有在高档宴会上拿乳制品当零食的习惯。著名散文家张岱继承了“秘制”牛奶酪。他在家里养了一头奶牛。他每天都把鲜奶榨出来放在盆里,静置一夜。然后,他把牛奶表面自然凝结的香精去掉,放在锅里煮。同时,他按照一磅牛奶对四杯茶汁的比例加入蓝雪秘制茶的清汁。就这样,一杯浓郁清新的“奶茶”诞生了!浓浓的奶香和淡淡的茶香融合在一起。用张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胜兰入心,顺理成章。”多么浪漫的士大夫啊,他如此挑剔。
时代变了。20世纪后,奶牛凭借专业优势,承担了为国人提供奶源的任务。为了丰富营养,提高身体素质,富裕人群对牛奶的需求也大大增加。1949年,我国奶牛数量只有4万头左右,到2010年,已经达到14.2万头。如今,周末去超市带一箱牛奶回家或每天订购一瓶鲜奶送货上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奶茶店、甜品店、冰淇淋店比比皆是,牛奶和奶制品的花样被挖了无数个。过去高官名流的闲适优雅早已融入普通家庭的生活。王谢堂在阎面前飞入寻常百姓家。那真是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