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饼被稻香村垄断?稻香村的历史是怎样的,是如何致富的?

“稻香村”原是长江中下游食品店中常见的店名,主要销售“糕饵、咸菜配蜜饯花果,江苏盛产”。食品店取名“稻香村”的最初原因,一时难以考证。有人认为它来自古典诗词。

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写过一句名句,“稻香中,言丰年,声声蛙鸣”,把“稻”和“香”两个字连在一起吟诵。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里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的住处叫“稻香村”,林黛玉也有“一床韭菜春熟,十里稻花香”的名言。“稻香村”,一个寓意庄稼丰收、美丽祥和的名字,当它作为一个食品和糕点店的名字时,有一种独特的风味。

1895,江苏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哥们来北京,都精通南味食品的制作技术。郭雨生很快在当时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观音寺(今大栅栏西街洞口路以北)开设了一家经营南味食品的店铺。铺面东西向,三个门面,二层小楼。门楣上有一块黑漆金匾,上面刻着“稻香村南货店”四个字,是北京稻香村的前身。

看到稻香村生意红火,1911年,村的门人王和朱友清又另起门户,挂了新招牌——桂香村,在前门街道坎农基稻香村的店对面,经营与稻香村口味、品种相同的南味糕点。5年后,同样学了“向涛村”手艺的张在东安市场打出了“稻香春”的名号,京南面点开始了三足鼎立的竞争。

从此,北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南味食品店,糕点行业“开南店开北”的趋势越来越盛。20世纪20年代前后,除了北京的稻香春、桂香村,天津还有明基、和记、森吉稻香村,保定稻香村,石家庄稻香村,太原旧村。一时间,泥沙俱下。

受此影响,郭雨生创办的北京稻香村生意日益萧条,时局动荡,军阀混战连连。到1926,北京著名的稻香村南货店被迫倒闭。谁能想到,北京稻香村封闭了近60年。

改革开放后,北京稻香村终于迎来了新生。在工商联和政府的支持下,稻香村把老技术人员和工人请回来重新开业,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