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在千里之外。为什么孔明一直缺粮?
第一次是建兴六年冬:
冬,梁回关,围陈仓,曹真拒之,归。
第二次是建兴九年:
九年,梁回祁山,木牛流马,退粮。
第三次建兴十二年:
十二年春,得知群众出斜谷流马,据武五丈原,司马王玄为渭南。分兵定田,是久守的基础。
前后三次,诸葛亮的北伐大业都因为缺粮而受到影响。可以说粮草匮乏是诸葛亮数次北伐未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葛亮
但是,众所周知,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千里沃土。早在战国秦时期,四川就已经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农业水利工程。
此外,后世史家普遍认为,秦国的强大是由于商鞅变法,将巴蜀地区纳入版图。因为巴蜀地区被纳入秦国版图,为秦国灭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储备。打仗就是钱粮,正是有了巴蜀地区的钱粮支持,秦国才得以顺利统一中国。
所以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当时蜀国应该是不缺粮的。那么,诸葛亮怎么会因为缺粮而影响北伐大业呢?
原来最根本的原因是蜀国人口太少,经济实力太弱。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宜州(主要在四川)人口约为568万,相当可观。如果维持下去,蜀国会强大很多。
诸葛亮的粮草往往难以为继。
然而,在夺取益州的战役中,刘备与刘璋交战近三年,使得益州人“饥草而归”。刘备攻占成都后,兵来将尽,使得原本就不足的国库更加空虚,连日常军费都成了问题。正因如此,刘备只好采纳刘巴的建议,“直铸百元,平天下,使官服官市”,充实国库。
此后,魏、蜀、吴之间的战争不断。这些战争消耗了蜀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人口锐减,对蜀汉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猇亭之战的惨败,让蜀国损失惨重,连刘备也病死了。
诸葛亮上台后,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复经济,但在经济真正恢复之前就开始了北伐,对蜀汉的经济和人口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统计,诸葛亮北伐之初,蜀国人口约654.38+0.2万,军队约20万。到蜀国灭亡时,蜀国只有28万户,人口94万,军队约65438+万,可见国力之弱。当时魏国人口440万,军队60万左右,力量对比差距明显。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之初,蜀国人口只有654.38+0.2万。在这654.38+0.2万人中,由于战争的影响,男性肯定少于女性。这样估计只有50多万人,但其中有20万军队。就这样,几乎所有的男青年都去当兵打仗了。
于是,种田种粮的任务就落到了一群中老年男女身上。他们种植的粮食既要养活20万军队,又要养活大量政府官员。这样的国家怎么能长期坚持下去?
所以诸葛亮北伐缺粮很正常。后来诸葛亮和后期的姜维只好靠“分兵耕田”的方式来养军。而这种方式,其实也维持不了多久,毕竟没有哪个军人会愿意既种地又打仗。
而依靠开垦农田的军队往往没有战斗力,这也为后来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