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剪纸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为什么?

山西广灵剪纸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生动的表现力和精湛的刀工,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界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是剪纸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广灵县,位于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是山西省的东北门户。作为中国民间剪纸的三大流派之一,广灵剪纸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200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山西广灵剪纸与河南、陕西等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包装。作为中国剪纸的联合申报项目,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剪纸历史悠久

追根溯源,的伐桐封禹,是发生在三晋大地上最美的传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王把桐叶切成“簋”形,送给他的弟弟,并封他为唐王。这幅桐叶“簋”是最早的剪纸作品。这个历史故事表明,剪纸的起源在初唐时期的山西。它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历史的变迁,广灵剪纸形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流传至今。

起初当地剪纸的主要材料是麻纸,后来用原料制作。工具是几把不同大小的斜刃雕刻刀,一次可以雕刻30到50件相同图案的作品。据记载,民国时期,当地从事剪纸的人数增多,仅焦山就有20余人。每年腊月一到,剪纸艺人就把亮子(一种封面)贴在两个临时搭建的活动窗上,把自己雕刻的窗花分门别类贴在窗纸上,拿到集市上卖。

现在的广灵农村,几乎人人都会剪窗花。忙着种庄稼,一有闲暇,就拿着剪刀跳舞,剪自己心里已经成型的剪纸作品。多年来,当地人民在中秋节和春节粉刷房屋和粘贴新窗花纸时,为了增加一些节日色彩,许多人切割窗花来装饰窗户,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灵染色剪纸属于剪纸中“染色纸刻”的范畴。图案加工以正片雕刻为主,负片雕刻为辅,雕刻精美,造型逼真,色彩艳丽。剪纸的形成要经过设计、选样、熏制或干燥、雕刻、切割和染色等过程。

雕刻的第一步是画草图。在白纸上画稿时,将画面中不相连的线条(如人物的眼、鼻、口、眉,以及人物与景物之间)合理地连接起来,然后用墨水笔描出画面,先看到预期的切割效果。经过一些仔细的修整,切割的作品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切割雕刻熟练,也可以直接在草稿上做,不用画墨?

第二步,把纸剪下来放在图纸下面,然后用订书钉或者纸捻针线固定在一起,放在雕刻台的蜡板上。刻的时候要从画的中心部分开始刻,先刻细节,再刻其他地方。比如刻人物,要从五官、服装线条开始刻,逐渐向外进行,最后切掉外沿。切割雕刻完成后,去掉固定的钉子或线,用镊子慢慢将作品一个一个揭开。线条清晰、明亮、舒展、平滑,不允许有毛刺或凿槽。

在广灵剪纸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代传人张和张兄弟功不可没。他们的艺术风格大胆夸张,含蓄幽默,刀工流畅,技巧娴熟,色彩淡雅,画面华丽,达到了写真与写意的和谐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今,以张堂、、张多堂为代表的又一代传人,在继承精髓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广灵剪纸的魅力。目前,广灵剪纸公园已基本成型。以4个乡、9个村、1200多名生产广灵剪纸的农民为主体,建立了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和大通广灵剪纸技工学校,在全国多个地区设立了展厅和加盟店,打造了集R&D、生产、展示、销售、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2008年,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广灵剪纸入选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2009-2010年全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