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想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国郭(guó)国经常入侵晋国边境,想出兵灭郭。但是晋国和郭之间有一个危险的国家,讨伐郭必须经过危险的地方。“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晋献公问他的大臣们。医生荀说:“禹的君主目光短浅,贪小便宜。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玉器和宝马,他也不会拒绝借道。”晋献公有点不愿意听。荀看出了的心思,说:“两国是近邻。郭之国灭,不能独善其身。你漂亮的宝马只是暂时存放在龚宇。”采纳了荀的计划。郁国军看到这些珍贵的礼物时非常高兴。荀听说要向借东西,欣然应允。虞国大夫公听了,急忙拦住他说:“不,不,虞国和虢国是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助。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的虞国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就保不住!绝对不能借钱给晋国。”齐桓公说:“晋国是个大国,现在他们特地送漂亮的玉宝马来和我们交朋友。我们不能借一条路让他们走吗?”公连连叹息,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带着家人离开了虞国。果不其然,晋国的军队乘着晋国的东风,灭了虢国,然后抓住了晋国亲自迎接的齐桓公,灭了晋国。故事出自《左传·Xi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就是说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