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什么,琥珀石是如何形成的?
琥珀是树脂化石,但实际上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矿物。约4000万年前,森林中含油量高的树木,如红杉、水杉、松柏等,分泌出透明粘稠的胶质(又称树脂);由于地壳的运动,时间久了,树木变成了煤,而树胶变成了美丽的琥珀。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琥珀由于周围水土有机质、阳光、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各种变化,其颜色、比重、硬度、熔点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大如鹅蛋,小如米粒,越长会越厚,表皮有类似蚕翅的细裂纹,脆软受力,易塌陷,叶片贝壳状断裂。琥珀作为树脂的化石,其实是一个大类。根据其地层的深浅和形成后的环境,依次可以是金珀、琥珀(包括昆虫琥珀和芳香琥珀)蜜蜡、松蜡、松香、沥青。琥珀摩擦产生静电荷,可以吸附纸张、铁屑等微小物品;一部分还可以不带摩擦带静电荷,感觉就像抿手一样。古人称之为芥末。旧时琥珀工艺品多为明清时期,但琥珀较小,其雕花小挂件在苏州、北京等地较为突出。金珀的金黄颜色纯正,是透明的树脂状小颗粒,没有大块(只有蚕头大小)的非常少见。它被清朝的高级官员用来制作朱超,它的价格很高。琥珀品种丰富,有棕红色、鲜红色、暗红色。鲜红的那种叫雪珀,是一种半透明的树脂,杂质很少。在琥珀形成之前,非常罕见的是,甲虫恰好在脂肪树的分泌物分泌的时候爬了过来,也就是卡在里面。还有一种琥珀叫香珀,因为这种琥珀吸收高温后能发出香味,是古代贵族妇女在手中摩擦的东西。假琥珀的表皮摸起来很光滑,有时会有车床车削的痕迹,气泡的形状又扁又长。市场上还有一种合成琥珀,是将琥珀屑加热熔化,再加入亚麻红油上色,压制而成。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溶液流动的现象。掌握了以上方法,辨别真假琥珀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