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利用“基金折价”制造B级基金恐慌?

从很多"帖子"来看,过多的基金折价会引发B级基金的大幅下跌。下面是一个简短的,记录如下:“转发风险提示,150165可转债B,150274领涨B,150276带带B,150193地产B,150234传媒B,1503。150272生物药B,1501有色800B,150185环保B,150252煤炭B,150187。!!"

真的是这样吗?

份额转换是一个将净值设置为零的技术过程。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

定期转换一般是一年一次,也就是说要分配A份额和母基金的利润(B份额不能参与),所以它们的净值又会变成1。分配方式是将利润折算成母基金份额。比如你持有65,438+00,000份证券A,年末净值为65,438+0.08,基金公司会给你分配800元申万证券(爱基,净值,资讯)行业指数分类,这样份额A的净值就重新调整为65,438+0元。

不定期转换取决于不同基金的“触发机制”。母基金和A、B都要参与。比如某公司可以规定,当母基金净值超过某个数字,比如1.5元,就进行转换。转换后,A、B之间1:1的比例不变,母基金和A、B的净值调整为1元。超过1元的部分以母基金份额的形式分配给持有人。这叫“折起来”。转换后,a、b份额比例不变。相反,公司可以规定,当B级基金(注意这不是母基金)的净值低于或等于某个值时,进行“折价”,净值调整为1元。

基金转换的目的是让B级基金的杠杆保持在原来的比例。

为方便起见,我们先忽略基金公布的枯燥晦涩的公式,假设B级基金净值为0.25元,A级基金净值为1.06元,那么中证军工净值为(1.06+0.25)/2=0.655元。折算后,母基金、基金A、基金B的净值均调整为1元。那么,贴现后会发生什么呢?

假设前三名客户分别持有分级母基金和A、B基金10000份。然后:

b级基金持有人:由于其净值由0.25元调整为65,438+0元,其基金持有份额由65,438+00,000份变更为2,500份基金。

A级基金持有人:由于其净值由65,438+0.06元调整为65,438+0元,折算后将持有65,438+0.06 * 65,438+0万-2,500 = 865,438+0万份A级基金。

母基金持有人:由于净值由0.655元调整为1元,其最终持有份额变为6550份。

可以看出,基金折价后所有基金持有人的净资产并没有变化,只是B级基金的杠杆率变小了。但对于持有A级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我们可能也理解为,原来折算后的A,会得到母基金的份额,可以按净值赎回。

在不考虑母基金净值波动的情况下,得出贴现回报收益。但这部分收益可以通过“拆分(T+2)”或“赎回(T+3)”两种方式实现,具有一定的时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