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档案的“四大发现”是什么?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图书馆的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文档案中的经书档案、敦煌莫高窟的经书和居延汉简。

(1)北京故宫内阁档案

清代内阁位于紫禁城东南角,文华殿以南,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央机构。清内阁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属于内阁。内阁的大学士、大学士助理之下,有经堂、满室、语文室等机构。其中,经典部掌管内阁金库的红宝书和书籍的表章,本室掌管内阁金库记录、圣训、举举诸、史书等到期档案。内阁图书馆收藏了皇家书籍。清代内阁金库是清代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档案,其档案包括明代档案、盛京迁入的满文档案、满文木签等入关前的旧档案和清代档案。藏于李、岳、佘、于四库,是皇帝和内阁大臣处理政务后的重要文件,长期保存在清宫。这些档案是我国历史上最大、最完整的档案。

(2)甲骨文档案,河南安阳。

甲骨文是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年。商朝政治的一大特点是神权政治,所以商朝统治者在行动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来预测吉凶,后来把所占之物和事后实现的甲骨文或相关笔记刻上去,其文字称为甲骨文。目前出土件数为654.38+0.5万余件,大部分是从盘庚迁殷到他去世的皇室遗物。因为出自殷墟,所以又叫殷墟字。因铭文多为甲骨文,故又称镇卜字。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这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习俗,还包括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它们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敦煌莫高窟藏经卷档案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悬崖上,南北绵延1618米。1900年5月,在被称为“敦煌遗书”的莫高窟佛经洞内发现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书籍、文献等文物5万余件。敦煌遗书具有巨大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使其与甲骨文、汉简、北京故宫明清阁档案并列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这一震惊中外学术界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此后,研究敦煌艺术和敦煌文献的人数逐渐增多。敦煌学这一热门学科已经在国际上形成。

(4)居延汉简

瑞典人斯文是居延汉简的第一发现人。何丁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队。1930年,他们在居延边塞发现了许多亭台楼阁和障碍物,并对其进行挖掘,获得了数万枚竹简。因为这些竹简是在居延地区的汉代烽火台发现的,所以被命名为居延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