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九年级历史复习课

多年来,老师上课一直是一支粉笔打世界,课堂形式单一,学生上课热情不高。特别是历史类学生,一般认为是辅修科目,中考可以开。七八年级,中学生不愿意学,学校也不重视,使得学生进入九年级后普遍历史基础较差。很多历史老师都有同感。历史课难,历史复习课更难。经过多年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要想上好历史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课内容复杂。历史老师无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本书,都需要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到主线来引导所教授的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比如九年级《世界史》第一卷,内容丰富,史料丰富,从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部的南方古猿到10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7;空间范围包括亚洲、非洲和欧洲,以及南美洲和北美洲。它涵盖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纷繁复杂的知识系统化、组织化?我觉得是上好历史复习课的关键。复习的时候,我先把它分成三部分。第一,人类文明的开端和亚欧大陆的封建社会。第二,步入近代欧洲的巨变。第三,各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这将使学生对这本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不会产生知识混乱。然后我会进一步指导同学们复习各部分的知识点。分析完每个部分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加深对它们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整本书形成完整的理解。第二,复习课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相对来说没那么有趣,但是知识面更广,要求也更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初中历史课本,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本很枯燥,缺乏故事性。对于一个历史事件,我们的教科书非常简单,语无伦次。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是跳跃式的,学生会问“这期间孙中山做了什么?”如果适当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二保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还可以填补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第二,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常用的方法有:(1)归纳法:比如在回顾国内外的改革和通过改革加强统治的措施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汉武帝统一的措施,包括在政治上颁布“恩旨”,削弱诸侯国的权力;从文化上推广儒家教育等。(2)比较法:通过学习一战和二战,可以比较两者的背景、过程、性质和意义,也可以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3)辩论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辩论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利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讲授故事法。把历史知识串成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来复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对好的试卷讲课,同时指导学生答题方法,一般比较枯燥。在九年级的复习阶段,经常利用月考和模拟考试来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堂好的试卷讲堂,不仅能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难点问题,改进教学,还能使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试卷上讲课不是拿着试卷给学生答案。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充分备课。由于试卷的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题目比较全面,所以对试卷的评价要更加精心备课,让老师有针对性地分析试卷,比如老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了解学生看过哪些类型的题,哪些类型的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哪些类型的题是考查能力的题,有哪些知识点,题的难度如何分布等等。教师要意识到普遍错误的知识点,以便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第二,课堂教学的启发式评价必须以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同理,学生也不能什么都讲,而应该启发学生,诱导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方法解释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评时,如果老师只是授人以鱼(现成答案),只能满足学生对饭菜的饥渴,这是一种短期行为,是对即将中考的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所以在教试卷的过程中,也要教给学生解决各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类型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要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四,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经常给予积极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