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电信诈骗简讯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和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在我国迅速蔓延。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可以说发展迅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电信诈骗发源于台湾省,也称为“台湾省式诈骗”,自2000年以来在东亚和东南亚盛行,近年来逐渐蔓延到中国大陆。随着犯罪手段的不断蔓延,内地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也在模仿他们的手段实施犯罪。除福建外,湖南、湖北、广东、海南、河北个别市县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诈骗队伍。
2009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电信诈骗案件高发。这种犯罪是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翻新的。行为人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利用任意号码显示软件、网络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已被他人盗用为由,涉嫌经济犯罪,威胁没收受害人全部银行存款,骗取受害人转账。仅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公民因电信诈骗损失近6亿元。
犯罪特征
一是犯罪活动波及面比较大,发展很快。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表的范围很广,侵权的范围很大,所以损失的范围也很广。
第二,电信诈骗的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非常快。起初群发短信,发展到网上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成为一种高度智能化的诈骗手段。骗术不断翻新,翻新频率很高。有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会产生新的骗术,防不胜防。
三是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很强。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距离、非接触式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非常严密。他们采用企业化运作,分工精细。有人负责买手机,有人负责开银行账户,有人负责打电话,有人负责转账。分工很细,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这也给公安机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是跨国跨境犯罪更加突出。有的不法分子在国内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境外人员,有的经常在国外发布短信欺骗境内人员。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犯罪,非常隐蔽,打击难度大。
侵权集团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且不具有特定性。他们漫天撒网,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给某个号码或某个区域打电话或发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阶层,包括普通民众、企业主、公务员和学校教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电信诈骗传播面广,社会影响恶劣。调查显示,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中老年人占70%以上,中老年女性尤其要警惕。
突破瓶颈
很多人都很困惑的一个问题。骗子留下了电话号码和账号,所以还没完。其实远没有普通好心人想的那么简单。因为电信诈骗和传统犯罪有很大区别,不像普通的盗窃、抢劫、杀人,现场有犯罪现场、物证痕迹、刀、枪或者线索,而电信诈骗是远程的、非接触的,你没见过骗子被骗的样子。留给公安机关的案件确实有诈骗电话和涉案账号,但这些电话和账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假的,没有一个是真的。这些手机号码都是匿名的。大部分显示的座机号码也是网络虚拟电话。按说打电话应该是有主叫号码的,但是这个一号位和400号位的电话里还有其他捆绑的号码,甚至一些任意的号码显示软件都能显示虚假的电话号码,有时候甚至还有银行和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其实都是假的,都是不法分子手动设置的。可以欺骗受害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有些甚至通过国内和海外的服务提供商和服务器进行传输。
银行账号和银行卡也被不法分子用来批量在他人账户上消费。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可以收集数百个账户,专门卖给诈骗集团。到时候他们会花几十块钱买一个农民工身份证,一次开一两百张银行卡。公安机关追查到一个农民工的身份证。此外,犯罪分子设立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转账,最后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取款。
经常遇到犯罪分子有时诈骗两三百万然后几分钟就转到外地,很快就被卷走了。所以公安机关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和经费去调查这样一个案件,需要派出大量的专案组满世界跑,到处找银行,到处找通信部门查有合法手续的电话和账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侦查工作。可以说,解决这类案件,远不是普通外行和不懂事的人那么简单。其实工作是很复杂的,解决这样一个案子需要很大的努力。
反欺诈意识
公安机关破获的无数诈骗案件,都有一个* * *一样的规律。无论诈骗分子用什么说辞,无论他们怎么翻新,最终都会落到一点上,那就是犯罪分子想要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账号。不管是什么骗术,最终都会落到这一点上,因为他就是要钱。所以,也要提醒广大网友和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千万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千万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如果有疑问,要及时给公安机关打电话,哪怕是向自己的亲人、朋友、记者以及更多有知识的人询问、了解、核实。
教你如何防止作弊的具体技巧。
防骗第一秘诀
第一,电信、银行、公安系统的电话都有自己的平台。骗子说我给你转公安局和银行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是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不可能直接转,不要相信他。
反欺诈的第二个秘密
电信诈骗第二,目前还没有单位设立这样的安全账户。所谓的安全账户都是骗子设置的。所以请注意。
反欺诈的第三个秘密
第三,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给消费者退税的时候,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进行公告,绝不会打电话说我要退你钱。这些都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