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农历的历法始于夏朝,古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周期来计算,确定一年的历法。一年有十二个月,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以前叫过年。

商朝稍有变化,始于十二月初一。周朝将新年的开始提前了一个月,也就是11月的第一天。秦始皇又提前了一个月,把十月的第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直到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把正月初一作为夏朝元年,并把这一天定为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

民国初采用公历,每年1的日期定为元旦。于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就改名为“春节”。

因为我们的传统历法是以农时为基础的,所以叫“阴历”。因为农历产生于夏朝,所以又叫“夏历”。相对于公历或阳历,我们也称自己为基于天干地支的传统历法加日历年的“阴历”,加起来有三个名称。

每年农历的第一个月,我们称之为“正月”。这个“正”字的发音应该是“正确的”正。但我们都把它解读为“长征”的标志。为什么?原因源于秦朝。

秦始皇的名字叫李政,“正”和“郑”的发音是一样的。因为皇帝是天下第一人,他的名字不能叫,这叫忌讳。那么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呢?秦始皇死后,命令天下人把月亮的读音纠正为“收月”。

我国在采用公历之前,一直使用农历。中国的农历是把太阳照在地球上形成的节气和月亮的变化结合起来创造的一种阴阳历,所以很科学。平均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直到现在,民间仍称大月亮为“最大的成就”,小月亮为“最小的成就”。

加起来,一年就是354天或者355天。这和农历的方法是一样的。因为每年比太阳年-回归年少11天,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永远这样下去,时间就差了,会影响历年和农时。

所以中国聪明的人每19设置7个闰月,那么有闰月的一年就是383或384天,与没有闰月的一年持平,每年还是365或366天。

为了方便计算和记忆,中国人创造了十个天干字和十二个地支字相互匹配,每六十年为一个循环,永不停歇。因此,不存在“公元前”或“公元后”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