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侄子李文忠有多厉害?
在谈论李文忠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李文忠的父亲李震。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生性温和,后来娶了朱元璋的二姐。1339,李文忠出生,小名宝儿。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家境极其贫困。不过当时李真家比较富裕,经常扶持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对李真家特别好。
1368年,朱元璋称帝,在南京建立大明后,他的妹夫李真是同龄人中唯一的亲人,于是给了李真丰厚的赏赐。先是的母亲被封为曹王妃,然后李真被封为“善待侯、徐的校尉”。1370,取名“特金、荣禄大夫,等等”。
而且,朱元璋还免除了李真的正规朝廷,称赞拜没有名字,意思是不用上朝,拜他的时候不能直呼朱元璋的名字。朱元璋经常让太子朱标等王公问候李真。李真死后,朱元璋谥号为“陇西王”,并赠李真三世为王(曾祖父李武二为陇西王,祖父李六二为祁阳王,父亲李七三为陇西王)。
生一“公”,死一“王”,是古代官员的最高官职和待遇。这样的待遇在整个明朝历史上也就李真一人,在历代的徐马中也很难找到第二个人。
作为李真和曹长公主的独子,加上李真家族早年对朱元璋的帮助,朱元璋自然和走得更近了。
郑铮十二年(1352),李真得知朱元璋在郭子兴当将军,就和13岁的李文忠一起去找朱元璋。看到朱元璋后,也许他想到了他死去的母亲。李文忠扑进朱元璋的怀里,哭了。朱元璋看到李文忠哭得很伤心。后来,朱元璋请范祖干和胡汉做李文忠的老师。李文忠聪明机智,学东西很快,很受朱元璋的欢迎。
投奔朱元璋后,李文忠也迎来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而李文忠也为明初的农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提起明初名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而不是李文忠。然而,李文忠在19岁时开始在战场上战斗。31岁,官至大都府左都督(明初最高军事机构的最高长官),掌管国子监(中国最高机构)。作为朱元璋称帝时为数不多的在世亲人,如果李文忠没有出众的才能,或许朱元璋只能给他很高的职位和丰厚的俸禄,但既然能成为最高军事机构,李文忠一定有着异于常人的杰出军事才能。
的确,李文忠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强大:
郑铮十七年(1357),19岁的李文忠第一次上战场。作为舍人,他带领朱元璋的亲军支援池州。在池州,击败赵普生,攻占庆阳、太平两县。
1358年(十八年),李文忠、邓禹、胡大海从徽州进入浙江,从元军手中夺得建德。战后升任亲军都督,镇守建德,收苗旧部三万余人。
这场战争后不久,张士诚率领军队入侵兖州,李文忠三次击败张士诚。最后斩了鲁元帅,烧了敌人的根据地。张士诚再也不敢窥视兖州,李文忠的官职被提升为“枢密院”,当时李文忠才20岁。
郑铮二十二年(1362),苗兵在金华造反,杀了胡大海。李文忠派将领打退苗兵将领,并亲自安抚他的部队。也是在这一年,张士诚派出十万精兵强攻竹泉,竹泉守将大败,请求支援,但李文忠没有任何援军。恰巧朱元璋在不远的一个州率军平叛,于是李文忠扬言援军不日就到。张士诚的士兵听到这些后,非常害怕,试图在晚上逃跑。半夜十时,诸全守将率敢死队出城,大败张士诚军。可以说,李文忠的“谎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了很大作用。
郑铮二十五年(1365),张士诚派李伯生领兵二十万攻打新城,李文忠率领朱祖良等人赶到新城。当时张士诚兵力众多,李文忠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人们都建议等援军到达后再开战,但李文忠说:“用兵在于战略,而不在于数量多。”第二天早上下令与张士诚军决战。
第二天,大雾笼罩,天空一片漆黑。战前动员结束后,朱文忠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手握长矛,从高处奔下,冲入敌军骨干。敌人精锐骑兵包围了朱文忠。朱文忠亲自杀敌不少,率马向外冲,所向披靡。军队趁机进攻,城内的部队也鼓着喊声冲出城外,敌人大败。朱文忠大军追赶败军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变得血淋淋。他俘虏了600名将军和3000名士兵,并缴获了几天的武器和粮食。李伯生才逃过一劫。
捷报传到武昌,朱元璋喜出望外。他把朱文忠从前线召回,摆了一整天的酒席,赏了一匹名马御服,然后命令他回军。
郑铮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发动灭张战争,奉命攻杭牵制敌人。李文忠交出了余杭守将吴邪和杭州守将潘元明,然后下令“擅闯民宅者死”。当时一个士兵借了人家的锅,被斩首示众,让杭州城秩序井然。这一站在李文忠赢了3万大军,20万粮食,被朱元璋以荣禄大夫、浙江省刺史的身份当场封存。当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叫他改姓朱。战后朱元璋告诉他不必姓朱,他又恢复了李姓。
洪武二年(1369),李文忠跟随常遇春北伐,任偏将军。常遇春突然去世后,李文忠命令这支军队与将军徐达联合进攻庆阳。在马邑,大败北原兵,俘虏平章刘铁木。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作为左路军副将军,与大将徐达分道扬镳,李文忠先后攻占平章朱桢,赶走平章三鼎,投降平章。后来又缴获元朝赵总长子所收买的巴丽腊、后妃、宫女、国王、将军数百人,宋元御玺、珍宝十五件,玉书两部,归真、大圭、玉带、于夫各一部。并派精锐骑兵追击至北青州而归。途经星州时,俘虏姜、北元公等人,投降3.7万人。到了红螺山,投降了杨思祖部一万六千多人。
捷报传到南京后,朱元璋在奉天门接受了祝贺。国玺功臣李文忠,被封为开国辅运大臣,升任右纵队国大夫荣禄、左提督府都督,封为曹国公,参与军务,年薪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证书。
洪武五年(1372),作为副将军左再次北上,在与北元军交战,俘获敌军数万人。此后,李文忠与北苑作战多年,北苑在与李文忠的战斗中每次都损失惨重。
洪武十六年(1383),李文忠生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治疗。1384(洪武十七年)农历三月,李文忠病逝,终年46岁。朱元璋怀疑华中中毒,于是降了华中的爵位,把家人赶到建昌卫。其他医生、他的妻子和孩子被斩首。朱元璋亲笔为李文忠上书,谥号为祁阳王、吴京。享祠堂,画像挂在公仁寺,排行第三。
总结:
从19岁到去世,李文忠26年来几乎每年都在战场上战斗。消灭张士诚,征服北元,李文忠一直在为大明扩张领土。而他也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提督府的长官。死后得以享宗庙,居公仁庙第三。
纵算皇亲国戚,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李文忠充其量也就是个靠着高官厚禄养大的“废物”,但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明初开国将领中,李文忠的战绩不亚于徐达、常遇春等人。
过早死亡对他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好处。以朱元璋的性格,在太子朱标死后,即使李文忠是他的亲侄子,朱元璋为了朱允炆皇位的稳固,也可能会杀了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