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印度花了多长时间?
详情请见下文:
玄奘(602-664)原名陈,法名玄奘。洛州(今河南偃师苟镇)的苟氏,是汉朝太守陈仲恭的后裔。他的曾祖父陈琴是北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县)太守,祖父陈康是北齐大夫,父亲陈晖是江陵县令。陈晖有四个儿子,玄奘排行第四。他从小就很聪明。八岁时,他向父亲学习儒家经典。
玄奘的二哥先出家,法名常杰。他住在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学习佛教经典。玄奘出家,13岁。成年后,玄奘四处游历,拜访名僧。他先后向慧修、慎到等高僧学习了大量佛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玄奘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继续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由于中国佛经翻译的不正确和不完整,许多地方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了来自印度中部的波罗米多罗。他是印度高僧戒贤的弟子。玄奘非常渴望听到他说杰贤在那烂陀寺讲《玉甲迪什论》,便下定决心要去西方求法。
贞观元年(627),玄奘上表,请准其西行求法。但是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批准。但玄奘已下定决心“冒险越约,私往天竺”,从长安神怡出发,止于王蛇新城,跋涉五万余里。
唐玄奘于贞观三年(629年)出发。当时,一位来自周琴(今甘肃天水县)的僧人萧达在长安学习《涅槃经》,回到周琴。玄奘随他而去。在周琴住了一夜后,玄奘一起去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县)。玄奘应邀在此讲经,使他名扬西域。
当地有个和尚叫卫慧,他同情玄奘,派他的弟子林慧和道正护送他西行。他们日夜兼程来到瓜州(今甘肃省安溪县东)。玄奘在瓜州买了一匹马,苦于没人牵。道正已经回到敦煌,慧琳回到凉州。这时,一位名叫石盘陀的大会半决赛选手被玄奘收为弟子。他护送玄奘,却畏首畏尾,中途变卦,回到瓜州。从此,玄奘独自走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漠。他待了四天五夜,不滴水,不吃一粒米。死硬,但他没有退缩。他往西一步就死了,再也没有往后退一步。他终于到了义乌,几天后,他到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
高昌(屈)王派使臣迎接,王在侍从的陪同下,亲自把玄奘迎进后院,住进了宝库。公主和几十个宫女前来朝拜。太还命80多岁的王师傅劝说玄奘留下,玄奘不同意,说:“我是来西天求法的。今天,我被你阻碍了。陛下只能留下我的尸骨,我求法的意志和决心是守不住的。”然后我绝食三天以示抗议。文曲太被玄奘西行求法的决心所感动,只好让他西行。
王和玄奘在王太后面前成了兄弟。文曲泰还要求玄奘在高昌国呆三年,并在他从印度回来时得到国王的支持。他还要求现在讲课一个月,玄奘一一答应。玄奘开始讲的时候,包括国王和贵妃以下的大臣在内,有300多人前来听讲。国王文曲·泰每天亲自手持香炉,跪下推香炉。佛经念完,玄奘被请去当了四天仆人。玄奘离开了令他德高望重的高昌国,踏上了万里征程。经过一年的时间,他终于到达了北印度这个滥用海浪的国家。
玄奘从乱浪之国南下,经过罗杰国,到达犍陀罗国,这里是左雾、秦时等佛教大师的诞生地,玄奘在这里将文曲太送给他的金银分发给各大寺院。他从犍陀罗向东南行进,经过醉华等国,到达克什米尔。玄奘在这里待了两年,学完了第四部佛典的全部30万经。
玄奘游历印度北部十余国,贞观五年(631)来到印度中部。他游历了中国和印度的30多个国家,沿途向著名僧人学习佛教经典。玄奘影响最大的是那烂陀寺,他在那里活了100多岁,还当过老师。向他学习只知的教义。那烂陀寺是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大乘和小乘都在这里优先。
玄奘求学期间,纳兰朵寺可容纳10000名学生和1500名教师,总共有1000多人通过20部经典,多达500人通过30部。知道50件事的有10个人,包括玄奘。玄奘对此并不满意。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他四处游历,游历了几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求教。然后,他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杰贤报告了他的学习情况,杰贤表扬了他。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杰日王在群女城举行佛教辩论会,邀请玄奘为主要发言人,18位国王、3000名大乘佛教学者、2000名五音外道参加。当时玄奘讲过,谁都不好问,但也没人能质疑。当时以五印闻名,被大乘尊为“大乘天堂”,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堂”。杰日国王坚持让玄奘每五年参加一次为期75天的大法会,然后启程回国。
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后,抗战王极力挽留。加莫罗伯的鸠摩罗王说,只要他留在印度,就要为他建一百座修道院。这些优厚的待遇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玄奘去印度时,曾许诺高昌王文曲泰回国后留印三年,但此时高昌国已被唐太宗所灭,文曲泰也已去世,玄奘无需履行诺言。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回到长安。当时石仔说:“道俗急迎,城罢。”玄奘回到长安后的第二天,就在朱雀街南展示了他从印度带来的佛经和佛像。他带回来的佛教经典有:大乘经234部,大乘论192部,大乘经15部,大乘经15部,底部三昧经65438+部。法藏部有42夹经学,说经学67本,尹铭36本,音书13本,共计520夹657本,由20匹马驮运。玄奘带回来的佛像主要有:一个在莫杰托州,一个在九峰山。这些展品随后被送往鸿福寺存放。
二月,唐太宗接见他,劝他做世俗官。玄奘婉言谢绝。玄奘要求组织翻译佛经。一开始玄奘要求去少林寺翻译经书。唐太宗安排他去鸿福寺,玄奘欣然同意。后留在长安鸿福寺翻译经书,经书由朝廷供给,并召集全国20余名著名僧人协助翻译,担任见证人和编辑,形成了完整的翻译场。同年5月开始翻译佛经。玄奘还奉唐太宗之命口授,其弟子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载了他的亲身经历,听说了138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这本书是研究西域和印巴次大陆的重要经典。它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和其他外语,并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玄奘在完成《大唐西域记》的撰写后,还奉唐太宗之命将《老子》和《大乘信仰论》翻译成梵文。不久之后,唐太宗再次劝玄奘返俗为官,再次遭到拒绝。唐太宗为《唐三藏》作序,盛赞玄奘西游。
大雄宝殿建成后不久,玄奘被任命为上座,致力于翻译佛经。永辉三年(652),邀建塔,以置经书。高赞后,在吉恩寺西院建了大雁塔。玄奘“扛了两个星期(年)的砖头石头,完成了他的工作”。658年,咸庆三年,迁西明寺。因为经常被琐事打扰,他搬到了玉华寺,专心翻译经书。
玄奘的翻译分为十种人:
(1)翻译:主要负责人:
(2)意义证明:译者助手审查译文是否与原文不同;
(3)证词:校对译者所读的梵文;
(4)书写:书写梵文音译;
(5)笔收:把梵文变成中文;
(6)戒写:根据汉语语法整理译文;
(7)翻译:整理原文,将译文还梵文。添加原文查看;
(8)发表:使译文简洁流畅;
(9)润色文本:润色译文;
(10)梵文:唱梵文,正韵。
玄奘还提出了“五不转”的原则:
(1)保守秘密:像咒语一样;
(2)不要翻译多义词:多义词采用音译,不采用意译;
(3)这不是平白翻的。中国没有的,只有音译,没有意译;
(4)循古而不翻。如菩提阿姨,可直译为“无上觉悟”。但自加耶莫滕开始,采用音译而非意译;
(5),好的不会翻。Ruprajna是梵文般若的音译。可以自由地翻译成智慧,但是般若波罗蜜多是令人钦佩的。所以音译,不是意译。
唐林德元年(664年),玄奘开始翻译《大保经》,刚开始不久就死于玉华寺。玄奘下葬的那一天,有一百多万人被送去参加葬礼,有三万多人睡在墓旁。
玄奘一生翻译了75卷佛教经典1335,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以前的译本叫旧译本,他创造了新译本。旧译以真意和鸠摩罗什为代表,新译以玄奘和易经为代表。老译者大多是外国人,有的中文不熟练,有的强调意译而失去原意,有的强调直译,中国人很难理解。玄奘精通梵文和汉文,翻译的经典通顺流畅,方便中国人阅读。
玄奘的事迹大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玄奘的传记。玄奘学派被后人称为唯法知行论。玄奘被认为是唯识宗(又称法香宗)的创始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以玄奘取经为原型的神话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