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有哪几种姿势?

在跳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跳跃、剪刀撑、滚翻、跳水(一种俯卧位)、俯卧位、背越式等几种姿势。目前剪刀、滚轴、跳水因为技术落后已经被淘汰。从比赛和成绩的角度来看,俯卧位和背越式跳高是最好的跳高姿势,尤其是背越式跳高,是当今跳高赛场上最受欢迎的姿势。

1.飞跃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掌握并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田径史上被正式记录的跳高姿势。最早的记录是1864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田径比赛。当时,英国运动员罗伯特·科赫以1.70米的飞跃创造了1跳高的世界纪录。

2.剪刀撑是运动员过杆时身体快速侧转,双腿交叉如剪刀的姿势。1895年,美国人斯威尼改进了跳跃技术,创造了当时1.97米的新纪录。

3.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林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田径比赛中使用左斜助跑,用左侧翻杠获得冠军。霍林将这种技术命名为“翻滚”,也正是这种技术让人类第一次跨越了2米的高度。

4.1923年,苏联运动员沃洛佐夫创造了“俯卧”跳高技术,很快被田径运动员接受。1968年19奥运会上,39名跳高运动员中有38人采用了这一技术,使俯卧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顶峰。然而,也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一种新的过杆运动开始出现。

5.在1973中,海(James Hai)在分析易跳水的时,提出了一种理想的跳高技术模式——“跳水”。其动作特点:正面直线助跑,过横杆时,身体向前弯曲基本接近U形,形成V字形。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身体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前弯曲,重心出体外可以达到最远。身体越过杆子,重心从杆子下面穿过,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跳水式并没有被人们采用,取而代之的是背越式。

6.背越式跳高是人体在过杆时弯曲成倒U形,身体重心在身体外侧下方的一种“补偿性”跳高姿势。理论上,身体重心在杆子下方,人体越过横杆。是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格小时候在一次体育课上偶然创造的。

福斯伯格11岁的时候,在波特兰学校读书。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练跳高。他告诉学生们先排队,等着轮到他们跳过横杆。有意思的是,它们先是排成一条线,然后队形逐渐散开。说来也巧,当老师点名福斯伯格的时候,他正在走神。他慌慌张张答应后,已经离横梁很近了,来不及转身跑上去。他不得不面对老师,背对着横杆。情急之下,他把老师教的跳高要领全忘了,也记不住了。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和学生们的目光,福斯伯格急中生智,当场纵身一跃,奇迹般地越过身后的横杆,跌入沙坑。这个滑稽动作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然而,体育老师并没有责怪福斯伯格,而是对他不同寻常的姿势印象深刻,并立即测量了他的身高,结果是1.15米。福斯伯格在这次无意的跳跃中体验到了比原来姿势更轻松的感觉,决定继续用这个姿势练习。

当然,在这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他也遭到了批评和嘲讽。有人说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有人说他能赶上时尚;还有人干脆说他有精神病。然而,福斯伯格很清楚。他对这些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依然练就了“背越式”,将动作做到了完美。1963年(16岁)跳了1.77米,1965年(18岁)第一次跳了2.00米。1967 (20岁)成绩2.10米。

进入大学后,福斯伯格得到了伯尔尼·瓦格纳(Berne Wagler)的指导,从而运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的训练。在1968年19奥运会美国选拔赛中以2.21米获得第一名,入选美国奥运田径队。他原本估计自己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只能勉强挤进前五,根本没想过能拿到跳高金牌。也许正是这种精神状态让他特别放松,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最终以这种独特的“背越式”登上了冠军宝座。

可悲的是,当福斯伯格走下奥运领奖台时,他宣布退出比赛。然而,福斯伯格的“背越式”却在世界上广受欢迎。在他获得奥运金牌后的五年里,U. Meyfarth在1972年获得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冠军,stones在1973年第一个征服2.30m的高度,Voshala在1974年获得欧锦赛冠军。因为都是靠“背越式”成功的,所以初步证明了这种跳高技术。1980年莫斯科第22届奥运会上,葛维西格和萨西莫尼分获男女跳高冠军,在莫根堡和富索拉跳完2.35米后,“背越式”终于完全取代了俯卧撑。这期间迪克·福斯伯格在1973东山再起,但转为职业。同意27|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