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青龙街是什么时候建的?
板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北部,距市区5公里。保山改市后,原保山县成为隆阳区。板桥是隆阳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历史上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2001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北晋烟柳”、“梅花古渡”、“文献之国”之称,是西部大市场。宝山坝最大的河流东河从北向南穿过板桥。东河南端,清光绪元年,北津桥翻修改建为亭子,两边垂柳,炊烟袅袅,人称“北津柳岩”,景色宜人。东汉时期,东河江面宽阔,行人要靠“划船或木船摆渡”,故名“梅花古渡”。
青龙街是板桥古镇的中心街道。清乾隆年间,板桥街火灾频发,街民自愿捐资修建魁星阁,以切断火源。并绑青龙街玩,“用龙(水)控火。”从此,“青龙街”成为板桥街的名字。
青龙街长800米,宽7.2米。街道由青石板铺成,深深地嵌着一系列马蹄形的版画。两侧建筑多为小宽大深,前店后屋。房屋与住户共用梁柱,有的借梁柱靠墙,有双飞檐。造型简单,至今保存完好。
从西汉到民国,板桥镇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加工和集散地。“冯佳五天一条街,约四万人进场,为全县之最”,“西部大市场”。德兴、三合、寿昌、静园、文吉、桂香楼、芝兰轩等厅、店、铺、铺挂铺面。有所谓“万家之顶,马家之银,赵家之牌,葛家之饼,董家之包子,丁家之馆子”,“板桥米线”。如今,经营糕点的“芝兰轩”和“桂香楼”各有千秋,古色古香的茶叶店来来往往,装具齐全的指甲掌店传递着往日繁忙的马帮,吴的鞋店披着老式布鞋吸引着众多路人的目光,金银首饰店、马栈、石雕等各类店铺依然在青龙街绽放着独特的风采。
青龙街旁的万氏祠堂,记载着板桥万家的辉煌历史。祠堂大院建于明末万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1500多平方米,有六个院落,全部用青石铺成。前厅雄伟庄严,屋顶相对。莲花宝鼎镇中心,左右厢耳对应前墙,形成方形天井。90多年的牡丹花有几十株,200多年的桂花树有一株。秋天的桂花香,增添了几分古风。
青龙街保护与开发项目,预计投资5000万元。通过改扩建,总长达到875米,沿街危房改造,使青龙街重现古楼、商铺、商户的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