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凌叔华嫁给陈远。为什么她一辈子都不爱他?

文/莫玉林

作者简介莫玉林,四川仪陇人。我做过建筑,修过铁路,进过工厂,业余时间喜欢写作。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署名四川数字出版社。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喂马,劈柴,和心爱的人环游世界,是凌叔华向往的生活,却把自己禁锢在世俗的生活中,彷徨,彷徨,不安。她的生活就像一场梦,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民国文化园里,有四才女,四大美女,但我不知道,除了这些女人,还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学者型的文学家、画家凌叔华。

她的文采不亚于林,她的画超过了陆小曼。用今天的话说,她是女人中的白,是民国才女中的“名门之魂”。未婚的凌叔华,且不说她家的地位和财富,光说她家的房子就能把人吓到。北京四合院多达99栋。

印度诗人泰戈尔认为她的才华在林之上,徐志摩称她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作为民国名媛,凌叔华离不开三个男人:曾经被鲁迅骂过的陈西滢,是他的丈夫;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是她的红颜知己;英国诗人朱利安是她的秘密情人。她的伟大在于她在文学和绘画方面的造诣。她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爱情,没有找到一个她一辈子爱的人。

爱情和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奇妙、最奇特、最不可预测的事情。谁知道他能遇到谁,谁最适合谈恋爱?环顾四周,有许多不幸的婚姻,如萧红,张爱玲,阮和。有些是叛逆的,如陆小曼,有些是保守的,如林,而凌叔华则介于两者之间。作为新女性,她想反抗旧的婚姻观,但同时又被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缚,最后摔得鼻青脸肿。

陈远是凌叔华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男人,也是她丈夫的一个重要男人,而且这个男人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笔名陈西滢(1896―1970),江苏无锡人。他是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1921在英国读高中,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2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外语系的教授。1924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共同创办《现代评论》,文学功底深厚。

1924年5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在北京引起轩然大波。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之、辜鸿铭、林长民等一大批中国文化名人在北京前门火车站前列队欢迎,北京大学教授陈垣负责接待,而凌叔华恰好是燕京大学派来欢迎这位诗人的。林和凌叔华两位才女意外闯入了这次访华的男团。

5月6日,凌叔华在宴会上认识了泰戈尔,7日,由陈师曾、齐白石等人组织的京画节在甘勉胡同的贾玲大书房举行,于是邀请了泰戈尔一行,包括胡适、陈垣、徐志摩等。初夏的阳光温柔地覆盖着北京,柳絮轻轻飘落,空气中弥漫着紫藤的味道。在林和凌叔华的陪同下,一行穿着各色挂面的男人在干面巷子里有说有笑地鱼贯走进的房间。

棕色的实木椅子,仆人们已经擦得干干净净,闪亮的实木像镜子一样照着人影。“各位老师,欢迎来到我家,请坐!”在凌叔华的招呼下,椅子吱吱作响,大家慢慢安静下来。现磨杏仁茶、玫瑰蛋糕、紫藤蛋糕都是仆人端上来的。凌叔华和泰戈尔谈得很好。在这群才华横溢的男人中,风华正茂的凌叔华就像绿叶中的一朵鲜艳的玫瑰,得体、端庄、大方、鲜艳、多彩。

在这场茶话会上,凌叔华侃侃而谈绝对的美,迷倒了在场的所有男人,包括陈远。其实凌叔华和陈远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之后凌叔华给早报投稿,陈远恰好是副刊编辑。凌主动邀请他到家里喝茶。一个女生约她出去,单身的陈远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赴约。结果她在干面巷子里迷了路,找了半天才找到门。

一个女人正在门口打扫卫生。陈远问,小姐,你是凌叔华吗?女孩看了一眼来人:凌小姐,跟我来。这是一所大房子。陈远路过花架,经过很多房间。他想知道为什么凌叔华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是租的房子还是赞助商?女孩搭了一程后,停下来对另一个女孩说,带这位先生去小姐的书房。陈远又跟着她兜了一圈。听到脚步声,凌叔华迎了上来,伸出手,大方地握住了对方的手。她笑着说,陈先生,你真的来了。进来,快坐下。

陈远的眼睛扫视着房间。房间像一座宫殿,灯火通明,灯光闪烁。一个大书架上摆满了书。整个房间散发着一股幽香,温馨浪漫。他大吃一惊,忍不住问道:“凌小姐,这是什么?”

“对,是我家!”

“这么豪华?”

“算吗?”

"?"

两个人坐在书房里,谈创作,谈人生,谈理想,双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接触,又听泰戈尔说,凌叔华比林的“更厉害”。陈远对这个美女,心中颇有好感。

比起话不多的陈远,或许浪漫的徐志摩更能吸引一个24岁少女的心。此时,徐志摩已与张幼仪离婚,对林的追求失败。是感情的空档期,需要一个女人来填补。他悄悄地把心靠在凌叔华身上。

后来,两位才子有事,跑到伏苓家里,成了凌叔华小姐大书房的常客。

他们幽默的谈话让这个成熟的女人崇拜和着迷。徐志摩的感情色彩更浓。除了时不时和凌叔华见面,短短半年时间,他已经写了七八十封信,向凌叔华倾吐自己的爱情和相思。

凌叔华家境富裕。她不奢望对方的物质,也不看重对方的收入。她更欣赏一个人的才华。最关键的是,两个人都太优秀了,才华不相上下。但是,陈远的亲情没有徐志摩那么强烈。就在凌叔华的感情天平倾向徐志摩的时候,出事了。徐志摩偶然遇到陆小曼,两人一拍即合,遭遇相似。他主动放弃了对凌叔华的追求。

凌叔华无奈选择了陈远。1926年,他们结婚了。就这样,陈远幸运地得到了凌叔华这个乖巧又书卷气的女人。

符玲对女儿的选择非常满意。结婚时,他把凌叔华的28套房子作为嫁妆送给了他。这是一份让许多人羡慕和惊讶的厚礼。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天作之合。但是,婚姻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因为人会变,心会变,家庭也会随之变质。谁能想到,这么般配的才子佳人,婚姻却不幸福?甚至他们的女儿陈小英后来也回忆说,父母之间的爱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悲剧。

婚后凌淑华和丈夫同床共枕,本质上是一种奇怪的同床异梦。从平时可以看出,两个人从不在同一个书房学习,看似不受打扰的空间有利于学习和写作。其实如果我们在一起,一起学习讨论是不是会提高的更快?

有一天中午,陈远想进对方房间,敲门喊,开开门,华叔叔。凌叔华假装没听见,陈远生气了,敲门声音更大了。凌叔华走到门口,打开门,瞪了对方一眼,砰的一声关上门。结果,被关在门外好几次的陈远,就算老婆的书房开着也不进去。渐渐地,他们思想的分支已经向各自的方向伸展,没有交集的可能。

由于凌叔华的条件,鲁迅在《新玫瑰》中讽刺了这段婚姻:陈垣教授找了个“富婆”做妻子。

认识凌叔华的是徐志摩。他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他写信给胡适说:“淑华和童博(陈垣字童博)已经回京。淑华已病愈,但极其消瘦。童博还是一副‘阴沉’的样子,很多朋友都很好奇这对情侣到底幸福不幸福。他们在表达上太接近古人了(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此时,凌叔华刚刚结婚两个多月。

陈远虽然文化高,但在为人处事上也有明显的性格缺点。苏说他“喜欢说俏皮话和冷嘲热讽,有时他忍不住戏弄和辱骂,得罪了许多朋友,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刻薄的人”。为了收敛,陈远只好沉默。凌叔华也说:“以前跟他(指陈远)出去真的很尴尬,不熟悉的人都觉得他很骄傲。”

65438年至0929年,陈垣离京赴武汉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兼外国文学系主任,凌叔华以家属身份陪同。陈远希望凌叔华自己洗衣服,做饭,打扫房子,成为一个“贤妻良母”的家庭主妇,但凌叔华不在这里。她很想成为一名教授,想在写作中创造一个世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另外两位女作家,袁和苏,她们都在武汉大学教书。他们有相同的爱好,并很快成为朋友。当时被称为“珞珈山三杰”。在武汉,凌叔华努力创作编辑《武汉文艺》,她是一个有上进心,不甘平庸的才女。

经过努力,她终于有所收获。1930年,她的短篇小说集《女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5,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她的儿童短篇小说集《小兄弟》。除了文学创作,凌叔华作为一个杰出的人才,对爱情也更加敏感。就是在这一年,她疯狂地爱上了英国教授朱利安。

他28岁,凌叔华36岁。她正处于人生最成熟的时期,这个年龄段对异性的吸引力更大。比如林28岁时,受到婚外情的挑战,与金相恋。好在她很坦白,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得到了丈夫的谅解。她选择了丈夫梁思成。

可能是凌叔华的性格原因,她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纸是包不住火的,最后被老公发现了。作为一个开放的教授,我也知道感情的事情没有教书那么好处理。陈远让凌叔华给你三个选择:离婚,分居,不要朱利安。那时候女性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凌叔华对失望的婚姻进行了反抗和挣扎,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

朱利安不得不自动辞去武汉大学的教职。作为院长,陈远放下面子和自尊,为朱利安举办了欢送会。这可能是赶走情敌最优雅的方式。虽然陈远赶走了情敌,但凌叔华的心却回不到他身上。但在当时女性还没有真正解放的背景下,一个被称为世家才女的模范妻子,可能只会默默忍受内心深处的创伤,与外表和谐相处。

1946之后,陈远经常住在巴黎,凌叔华则带着女儿隔海相望住在伦敦。多少个月夜,陈远默默地爬上楼顶,躺在栏杆上,望着隔海相望的伦敦,陷入沉思,迷迷糊糊,眼里含着泪。缺少亲情和爱情的陈远,晚年变得沉默寡言。有一次,她女儿从书上得知她妈妈和朱利安的关系,问她爸爸:“你怎么还和你妈妈住在一起?”陈远说:“她是个才女,很有才华。”说完,便默默走开。

时隔多年,凌叔华先在东南亚讲学,后长期居住伦敦,与陈远长期分居。陈远晚年瘫痪,直到去世,凌叔华也没有照顾他。可以看出,不管是出于事业还是其他原因,凌淑华的心里早就没有了丈夫的影子。陈远和当年的赵士程一样,天天抱着唐婉,却始终进不了对方的心里,原因很简单,唐婉的心里还装着前夫陆游。

凌叔华心里装的要么是朱利安,要么是徐志摩,与陈远无关。凌叔华多次告诉女儿“女人永远不要结婚”。她经常“警告”女人永远不要向男人道歉,永远不要。可想而知,凌叔华说这话的时候,义愤填膺,捶胸顿足。

民国才女凌叔华嫁给陈远。为什么她一辈子都不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