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学生祭文原文:1937灾难从天而降
雄伟的金陵,汹涌的江水,中山的雨,未来的香。
1937年,灾难从天而降,1213年,古城沦陷。
日本侵略者,掠夺,烧杀,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长江。
三十多万,无数生命,六周炼狱,哀叹国丧。
天下惊,九州哀,杉树怒放。
永恒的灾难,文明的死亡,百年的哀歌,警钟长鸣。
积贫积弱,耻于山河,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自主解放,改革振兴,国家富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兴邦何其难。
七十七年,历史的脉络清晰,一望无际,高山流水。
2014年,国家公祭,中外民众齐聚广场。
白花哀,庄严肃穆,陈丹抒写,和平诗。
大道之行,天下公,德生,和为祥。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有龙有虎,易迅鼎铭,承前启后,永志不忘。
从和平宣言开始2月14,13,2065438,77名中学生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上齐声宣读和平宣言,发出南京的和平呼唤。引用了大量古今名句,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悼念和悲痛。
扩展数据:
对《和平宣言》的赞赏;
《和平宣言》以《诗经》的风格展现了东方的智慧,祈祷世界和平。悲壮的历史痕迹,庄严的和平祈祷,都浓缩在240字的宣言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深情而震撼。
《和平宣言》共240字。在诗歌形式上,参考了《诗经》的韵体,四言一句。既考虑了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考虑了契合国家公祭仪式的庄严场合。
和平宣言想表达的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爱生命。
《诗经·和平宣言》用朗朗上口的文学语言描绘了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深深怀念77年前的古都南京。
同时以文学语言追溯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的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大屠杀的战争罪行。
如果没有日本军国主义的南京大屠杀暴行,南京的古城会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好享受。然而,“魏金陵,滔滔江水。“中山花雨,香飘千年”的美景,已被日本军国主义破坏殆尽。
回首往事,如何才能忘记日军的残暴罪行?
77名学生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诗经》风格诵读《和平宣言》,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77名青少年宣读宣言,是因为“77”这个数字象征着南京大屠杀77周年。
和平宣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