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然的寻古之旅(上)

?我一直很喜欢古村落,古镇,古村落。总觉得在这些地方,生活才是本来的样子,人们不用追逐,不用忙碌,也能咀嚼出生活的本来味道。另外,这些古村落大多都有些年头了,积累的习俗有很多渊源。在探索中,也能帮助我更好的判断人,回归简单。近年来,许多古老的城镇和村庄都被及时地参观了。一些著名的古镇基本上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商业化严重。游客成了古镇生活的主体。虽然他们号称去古镇体验慢生活,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多彩都市生活的慢动作版。我更喜欢去一些未开发的古村落。如果真的能感受到当地原住民的原始生活,这将是我向往的旅行。

说来惭愧,我和江永媳妇结婚十四年了,上一次去江永还是十二年前的事了。印象中,江永的山水很美,有几分桂林的美;伙食尚可,基本上是大碗吃肉喝酒的大胆民俗。早就听说了江永的龙女书法文化。但可能是因为不稀罕,没必要专程去。在我的旅行规划中,从来没有把江永纳入我的视野。今年暑假,女儿和同学约好一起去旅游。综合各方面因素,在老公的推荐下,我们选择了他的家乡作为目的地。一行十七人,有老有少,浩浩荡荡地往南走。一路上,我对这次旅行的愉快体验充满了信心,以为这么多人出去,去什么地方都会很好玩,但心里没想到会有太多惊喜。然而过了几天,收获满满。我们在这个湘南小县城漫步的同时,也走出了省外,来到了广西富川,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一个千年古村,一个古瑶村,一个深深的状元村。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回味无穷。?村、乡、镇是人们聚集居住的单位名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一方水土。古人在选择居住地时,大多讲究风水。村庄和房屋的布局可以说是有几分。这些历经岁月沧桑而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无不体现着他们的用心,积淀下来的名人传说和文化习俗,更能见证他们的智慧和远见。

也许是因为我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每当我去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建筑的时候,都会对地名的由来和起源特别感兴趣。我觉得一个好名字,寄托了这个家族的祖先对这个地方,这个支脉的祝福和希望。江永的甘棠千年村,勾栏瑶寨,富川秀水状元村,光从名字就很美。“甘棠”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盖甘棠,不伐之,不伐之,谓之索博”这句话,取其清廉之意。另一方面,甘棠指的是一种甜的水果,可以是梨或苹果。相传周祖籍山东,为躲避战乱选择在此居住。为了表达对家乡的向往,他将此地命名为“甘棠”,地理上对应“下甘棠”。勾栏瑶寨的“勾栏”是因为村子的风景很美。有史书记载“山相连,溪在流,色在靛兰”。我们走在村里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勾栏瑶寨有妻子招女婿的习俗,“好姑娘不能出石墙门”,“勾栏”类似于“勾浪”。为了避免这个过于直白的名字,是流传下来的比较文艺的“勾栏”。状元村,即“秀水”村,原名“秀峰”,祖籍石矛,唐开元年间进士。当他选择在这里建村时,他觉得钟灵很美,有峰作后盾,有水作滋养,“秀水”这个名字听起来更有几分灵气。三地游,相同的是民风淳朴,建筑悠长,节奏缓慢,不同的是布局风水和文化侧重。?

?到达上甘棠古村落时,大约是下午四五点钟。站在村头,一群人仔细打量着这个有些破旧又略显神秘的村庄,一座破旧的小桥,一座醒目的亭子。在好奇她的历史的同时,他们也被这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古老的建筑,四周是远处的青山,附近有奔流的河流,孩子们拿起相机拍照,老人们开始争相拍照。

在乡村导游的讲解下,这个古村落的魅力逐渐清晰起来。眼前这座已经坍塌的石桥叫买桥。绿色的藤蔓从石垛上长出来,挂在石墙或空间上,让石桥看起来诡异古老而美丽。这座由周氏家族于北宋靖康元年修建的古桥,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当桥的一小部分坍塌时,村民们并不知道。在他们眼里,这座桥就是这样。也许这个传说是真的:八仙在大桥竣工仪式上大笑。铁拐李超重的脚创造了古桥的“残缺美”。

桥下流过的河叫谢木河,从村前流过。一条长长的石墙将河流与村庄隔开,形成了村庄的屏障。抬头看两座山,一座叫桂山,一座叫昂山,矗立在村子不远处。不高,却自有一番韵味。远处是层层青山,厚如墨,轻如云。附近的亭子叫文昌阁,建于南宋,现已翻修。

过了买买提桥,进入村子,看到的是一条古道,打磨得锃亮,散发着淡淡的光泽。这条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道一直通向这个村庄。踩在上面亲近甘棠古宅,真让人浮想联翩:唐代的马蹄声急促地撞击在青石上,宋代村姑的倩影倒映在光洁的青石上,清代孩童嬉戏的笑声永远留在细密的石纹里...我们没有急着进村,而是向右转到了谢母河左侧的岳皮阁,说是亭子,其实是天然的石廊。这些石碑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可谓甘棠中的“档案馆”。比如买桥修建纪念碑,真实地保存了村口古桥的史料。岁月啃噬着古碑碑文,碑上很多字已经模糊不清。印象最深的是两块石碑,一块写着“忠、孝、廉”四个字,高近两米,宽一米多。笔触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乍一看,我觉得有点熟悉,似曾相识。导游说,这四个字是南宋文天祥写的。当时,文在湖南提出节制,前往江永一带镇压瑶民起义。周是甘棠周氏的一员,曾任杭州知府(南宋临安府),与文天祥交谊甚深。墨宝回乡,留给后人,这是乾隆二十八年刻在墙上的。“忠孝节”的教化沐浴着周家,使历朝历代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熟悉感原来来自岳麓书院这四个字,原来是同一个人写的。还有一种碑,是无字碑。周的祖先是聪明的,留下了一个空白,让后人去填补。历代都有人才,但谁能名垂青史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激励后辈以此为目标去努力,也是前辈的良苦用心。

逛完岳皮阁,我们掉头向村里走去。已是夕阳西下,古道两旁的房屋不规则地排列着。一些企业仍然有一些遗产。沿路的甘棠博物馆非常清晰地记录了这个寨子的发展渊源,一个村级博物馆能达到这样的规模实属不易。在仔细阅读文献之前,孩子们已经跑进了村子的更深处。博物馆门口,一个回家晚的农民牵着一头老牛缓缓走过。那一刻,我觉得时间停滞了。经过几千年的轮回,这张最原始的农耕图依然存在。今天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恍惚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断了我们的甘棠之行,我们躲在一扇门下。上甘棠周家有十个宗族,每个宗族独立的主干道都一条一条的分支到家里。在次干道与主干道的交界处建有门楼,深入每个门楼的正是这个个体的聚集和延续。和老人聊天,和孩子玩耍,看着当地的老人和孩子在雨中行走,不怕下雨,和城里人怕在雨中感冒的拘谨完全不同。这是一种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只有当自然“野”“雅”了,大气与美停了,才能好好感受。在这场大雨中,我结束了甘棠古村之旅。正是因为这些遗憾,我才能成为下次再来古村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