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000字中国近代史大学论文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现代发展史是一部浸透了鲜血和蹂躏的长卷。下面是一篇3000字的中国近代史论文,推荐给你。希望你喜欢!

一篇3000字的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中国救国道路的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主流和精髓是中华儿女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面临着三个可供选择的国家建设计划。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史学理论和知识为基础,总结分析了这一时期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和体会,研究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的结论。

关键词: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出路,历史必然性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主流和精髓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领导下的中国各族人民伟大而艰苦的战斗精神,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是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巨历史进程及其短暂发展规律。我们对国家历史和国情了解得越多,就越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和人民是如何经历艰难曲折才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 * *和社会主义道路的。

第一章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以此开始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引发了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一对矛盾——增加了,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国人民不仅继续遭受国内残酷的封建压迫,而且还遭受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残酷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人民的心头。争取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已经成为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是围绕这两大历史任务展开的。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封建社会陷入危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夕,中国不同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1.1农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突出,从1851开始,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半个中国。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但太平天国运动注定要失败,但也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动摇了清政府的基础。它在“中国土地制度”中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渴望。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资政辛篇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它是中国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太平天国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但是,农民阶级并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所以太平天国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本质上只是过去王朝更替的老路,不可能是未来中国的出路。同时,太平天国起义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但不是先进的。它是一股具有巨大潜力的革命力量,是一股使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力量。

1.2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阶级在如何解决一系列内忧外患的问题上,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强兵富裕起来,摆脱困境,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手段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向外国人学习?洋务运动。洋务派想通过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持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试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洋务运动把洋务从中央发展到了主要地方。通过建立工业、海军和学校,探索富国强兵之路。

然而,就像太平天国起义一样,洋务运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注定要失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战争的开始。自我提升?、?求财?有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根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洋务运动是封建的。洋务运动本身就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兴起的,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因为新的生产力与封建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相容的,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是不可能充分发展的。第二,洋务运动依赖外国。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不可能通过洋务运动使中国强大。第三,洋务企业管理腐朽。即使洋务企业也无法避免清政府腐败官僚作风的普遍性。

综上所述,可见洋务运动没能为中国找到摆脱积弱的出路。

1.3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普遍认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应该被推翻。清政府的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随着新式学校的繁荣和海外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自然人权、自由、平等的理论不断传播;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而清政府?新政?破产,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不屈服,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从抗战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首先要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朝是中国封建反动势力的代表,同时也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清除这个障碍,就不可能实现人的解放和幸福。辛亥革命凝聚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打开了新视野。

但是,从历史上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计划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勾结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买办、旧官僚、立宪派,从外部和内部扼杀革命。第二,主观上在于其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第三,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大核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章探讨了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救国道路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从此,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漫长历史中,活跃着三股政治力量,推动着中国走向三条道路。

1.1大资产阶级代表的建国计划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长期以来是占统治地位的。他们主张继续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地主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计划是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这个计划是一个害国害民,毁国害民的计划。最终被中国人民所唾弃,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反动统治被从根本上推翻。

1.2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计划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从来不占统治地位。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让资本主义自由充分发展,将来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事实上,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在中国行不通。当时中国的工业极其落后,以农村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仅限于发达的沿海和河口地区。主观上说,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还不够彻底,是软弱的,妥协的。民族资产阶级大部分属于小资产阶级,这也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所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同时,民族资产阶级所代表的建国计划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1.3,工人阶级代表的建国计划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支柱。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主张中国人民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是完全反帝反封建的,以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通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 *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以来,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选择了中国* * *和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走中国领导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1.1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开始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把中国人民推上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辛亥革命后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利益主要表现为1927之前的北洋军阀,1927之后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以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社会支柱,把自己置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抗日战争后,蒋介石集团无视中国人民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将全国各阶层人民推向饥饿和死亡,迫使他们团结起来自救。因此,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1.2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1840鸦片战争到1919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这些斗争都失败了,因为没有中国这样先进的革命党作为领导核心。是中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奋斗的实践中找到了胜利的道路,并将其视为?一堆沙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客观决定的,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的领导地位不能单靠任何人的意愿或意志来创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面临着三种国家建设方案:第一种方案首先由北洋军阀代表,然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他们主张地主买办阶级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由一些中间派或中间人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三种方案以* *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三个方案在中国人的实践中反复检验。结果,第一个方案被中国人民所抛弃,其代表的统治被推翻。第二个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可,其大多数代表后来都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只有第三种方案最后获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

因此,接受* *的领导,走上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结论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史学理论和知识为基础,总结分析了这一时期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和体会,研究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的结论。通过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国家近代史的历史知识,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