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在哪里?
圆明园原是明代的一座园林。最初,康熙皇帝把雍正的花园给了第四个儿子胤禛。圆明园是康熙皇帝命名的。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面积5200多亩,景点150多个。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被誉为“万园之园”。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代150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拓展。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价值不大。首先,它的那部分中式建筑,所谓的宫、亭、碑、桥、廊、水榭,都是清代风格的,跟中国的古建筑,比如唐宋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倒退。清朝的艺术风格流行琐碎的雕刻和花哨的装饰。
清朝的建筑和清朝的服饰构成了一种光怪陆离的格局,这是审美意识的倒退。圆明园有少数欧式建筑,约占总建筑的2%,都属于洛可可风格。它只代表西方古典建筑的一个颓废派,艺术价值非常低。
扩展数据
满族人世代生活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他们大举入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朝。从东北入京为首都,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因为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天是白雪皑皑的森林,夏天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不适应北京盛夏干热的气候。似乎花园是为了避暑而建的,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满清皇帝都是好色之徒,对女人有一种疯狂的爱。在关外,即使父亲死了,也不会放过父亲的妻妾,无论美丑。满族人喜欢抢打,是因为打胜仗后,可以分女人。
况且,当年清朝的王公和普通的满人在这方面并不在意,可以更加纵容,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祖上的强制。入关做了统治者之后,不可能放过汉家的女人。一般的满族人可以随意抢劫财物,杀人放火,或者干脆抢汉人的女儿做他们的性奴。
百度百科-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