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子街的历史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坡子街在清朝中期相当繁荣。虽然道光元年(1321)和咸丰十年(1860),坡子街发生了两次大火灾,烧毁了几十家店铺,矗立在街上的“二元坊”也未能幸免,但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清代金长赋有一首《海陵支竹词》为证:
城市百货可以排,福建广川湖比较好。
坡子街的前辈们画过一个图,老年人指的是汇源广场。
作为坡子街的标志,“杜源广场”已经延续了300多年的历史。清末在原基础上重建的木质“汇园广场”直到1951年街道拓宽才拆除。
如今的人们绝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繁华的街口,在激荡的军楼前,竟是明清杀人的刑场。每处决一名犯人,坡子街上的店铺就全部关门,当地官员在街上设置案板围栏监督行刑。处决之后,商店直到听到主管回到我办公室的锣声才重新开门。后来刑场搬到了大学院子里,闹市里看不到可怕的血腥场面。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鼓励私营企业积极经营,城乡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城乡市场逐渐繁荣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台州市区人口不断增加,繁华的坡子街已经人满为患。为方便交通,改善市容,1951年,道路拓宽至10米,铺上混凝土路面,成为当时苏北第一条“水泥路”。考虑到当时农村独轮车比较多,为了保护路面,方便农民进城,设计师别出心裁,特意在距离人行道一尺的地方,在道路两侧设置了花岗岩带,作为独轮车专用车道。坡子街从第一次拓宽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这段路面依然完好无损。
此后,坡子街两侧的店铺和建筑相继改造扩建,国营食杂店、中百一店、凤城商场、天府商场等都改头换面。1970泰州第一百货大楼迁建扩建后,营业厅门顶上的“三面红旗”成为坡子街的新标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乡八镇很多人把“三面红旗”当成“坡子街”的代名词。
坡子街大规模改造后,这里很难再找到古街的痕迹。坡子街东西两侧的景观桥上,分别安装了高浮雕青铜雕塑。这组四幅浮雕* * *,每幅长22米,由上海雕塑家吴金贝制作,其图纸由台州画院知一绘制。整个雕塑有1600多个人物和上千座房屋,整体画面立体感强,再现了古泰州坡子街店铺林立、人车密集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