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面对迭代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真正实现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目标。在过去的两年中,新闻生产的整个过程和用户的行为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全民参与的“大众媒体时代”跨越到人机交互的“智能媒体时代”。本文基于皮尤研究中心和企鹅智酷对美国和中国网民使用新媒体的最新调查数据,从形式、内容、用户、技术和服务五个方面提出了对新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期待通过对新媒体发展轨迹的本土观察,对相关研究的深化和相关产业的拓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形式:从视频到直播,政府直播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网络视频服务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媒体消费习惯。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8月的数据显示,61%的美国年轻人(19 ~ 28岁)表示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观看电视节目。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显而易见,24%的美国人不再订阅有线电视服务。中国的数据更加突出:互联网用户对富媒体的偏好正在迅速上升。2017年,通过视频网站获取信息的网民数量增长228%,中国信息和视频消费渗透率达到61.8%,约为美国数据的两倍。在线视频服务的内容也实现了迭代发展,从早期的在线观看电视节目,到发布原创视频,再到现在流行的网络直播。这种自下而上的互动社交方式,帮助普通人实现了话语权的更大解放。但是,视频直播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来。只有少数直播内容是真正有价值的,比如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智力直播。大部分直播平台以生活化、娱乐化内容为主,日常生活的直播不可避免地趋于同质化、低俗化、庸俗化、妖魔化。在此背景下,政府明显加大了对直播平台和视频发布的管理,合理引导直播平台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完善和强化政府直播的社会功能,突出其在网络直播中的主导作用,也是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目前,政务直播呈现出快速发展、多部门覆盖的良好势头,但离系统化、常态化、品牌化还有一定差距。所以首先要解决内容问题。目前大部分部门的政务直播主要用于报道重大事件。今后,政务直播应该更多地延伸到人们关心的社会、民生、经济等领域,尤其是面对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不推诿、不回避,积极设置直播议程,引导舆论。同时,把握好尺度,做好直播内容的选择,推进政务直播常态化。其次,要完善平台建设。目前政务直播主要通过第三方直播平台实现,不可避免的与其他轻娱乐直播混杂在一起,显得碎片化、混乱化。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建设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的政府直播平台,对直播话题进行分类,将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政府直播矩阵。最后,要解决影响力的问题。政务直播与一般直播的区别在于,通常涉及严肃甚至无聊的话题,很难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各部门充分发挥直播的技巧,学会把严肃的问题和轻松的表情结合起来,用真诚的互动代替官僚的口吻,改善直播的局面,不仅让观众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接受。这也是新时期提高政府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