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作业研究及其对中国作业设计的启示|北欧设计对中国有什么启发?

目前,全国已经进入新课程的普及阶段,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渗透到课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然而,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被忽视了,似乎一提到作业就与增加学生负担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作业就成了真空地带,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让作业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关于作业的研究,以期对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有所帮助。

一.学习和家庭作业

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从不同的角度给学习下定义。综合起来看,学习可以定义为“在特定情境下,由接触或经历引起的个体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很多学习原理可以直接应用到作业任务中。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业任务要和这些目标相对应。为了学习,学生需要练习,而作业正好为这种练习提供了场所。但是,光练是不够的。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所不同。这时候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作业了。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需要反馈,学生的成功和适当的挑战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练习是要求学生做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只有当学生真正做作业时,它才是有效的。传统的作业只让学生练习获取知识,而忽略了作业的其他目标。泰勒在1949中将教育目标重新划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认知过程”[2]。知识维度可以分为四类: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认知过程的维度主要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大类。这些目标分散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所以,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包括这些目标,而不仅仅是记忆的再现。

作业作为主动学习的工具,应该体现在其多元化的学习结果上,而不仅仅是作业。否则,学生只是学习知识的记忆,只是纸上谈兵。学生要通过作业学会自律和主动的终身学习,养成思考和品格的习惯。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作业在广泛的教育哲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种承认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哲学。加涅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成分目标法”来陈述教学目标。五元目标规定了行为情境、学习成绩类型、行为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以及相关的特殊条件。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项目,应该包含这些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进行设计,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通过作业提高技能,发展思维品质。

Kolb将学习的特点归纳为四种主要形式,即具体体验、深思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验[3]。他建议学生通过这四种形式来学习作业。在课堂上,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分配给学生的个人时间很少,所以必须通过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可以通过选择作业来帮助学生在迷宫中取得进步。精心布置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考试中的题目,也可以依靠它来实现课程目标。

二、原则和工种

作业的原则是如何安排最好的作业,使整个作业环节处于最佳状态,发挥作业的最大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几个特殊的原则。库珀仔细定义了作业的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最佳方案。这些原则是:(1)仔细确定作业的因素。(2)给老师和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3)收集已完成的作业。(4)评价学生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5)评价教学成果。(6)快速将评价后的作业分发给学生[4]。通过这些布置作业的原则,可以看出老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很多因素。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但事实是,往往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会很快从章节后面挑出一些问题来布置作业。这种作业效率很低,因为他没有考虑作业的原则和学生的需求。老师设计的作业必须能够培养解决新问题的技能,并整合之前所学的技能。

Lee和Priutt定义了四种主要的工作类型[5]。首先是技能发展。老师布置的作业问题和课本或黑板上的例题很像。学生单纯使用记忆的演示过程,容易导致学习肤浅,但这种作业是必要的,通常是在新知识获得后安排的。这样,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种是预习,这类作业多安排在新课之前。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并完成一个类似于课本例子的问题。这种作业可以让老师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节省大量的时间,集中在重点上。第三种类型的作业是扩展,即回忆以前学过的材料并整合成解决方案。延伸作业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学习形式。第四种是综合,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学生必须能够将他们的知识运用到不熟悉的情况中。因此,我们认为,不同的情况应该发挥作业的不同功能,使作业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新课程下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

1.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让学生自己设计、计划和安排作业,强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表现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权力和能力支配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6]。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更主动地建构知识,通过大量的探究获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追求目标的多样化

作业不能仅仅作为管理学生的工具,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从知识型向发展型的转变,都应该是作业的主要目标。传统作业无疑是强化理论的产物。你训练得越多,你就越强壮。因此,老师们也坚持认为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业要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追求作业的数量转向作业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作业的题目要精心设计,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3.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基础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要多样化,科学设计,让作业引领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以学生为本

作业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兼顾学生的学习风格、个性、态度和情绪,不能“一刀切”。要知道目前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如何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未知的知识,巩固所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分层次布置作业,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近期发展区布置作业,做到作业先于学习。

第四,国外作业研究对我国作业布置的启示

1.布置清晰适当的家庭作业

首先,作业要表达清楚,让学生看题目不含糊。在做作业之前,让学生知道作业的目标和作业的规则。学生要知道通过作业能完成什么任务,能达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布置作业时,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如果作业任务太难,会被学生认为是沉重的学习负担,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学生可能会拒绝做作业,甚至抄作业。不要给学生布置他们完成不了的作业。其次,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适当,即学生有能力完成作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提醒学生作业的截止日期。作业难度不能太大,让学生写不完作业,否则会影响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教授学习技能

大多数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或者迟交作业,甚至抄袭作业。学生基础差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学生学习技能的欠缺是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差生,写不完作业,更多时候是学习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让学生知道如何获得帮助,在需要帮助时向他人求助。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合作的条件下完成作业,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作业时间以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堂学习和作业笔记,在交作业前检查作业是否正确。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作业所需的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完成作业。

3.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

布置作业前,教师要反复检查、推敲作业,亲自做自己想布置的作业,并对作业进行必要的批改。这样作业才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作业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给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各种条件,必要时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帮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完成作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使用工作日历

使用作业日历是国外的做法,可以作为我们布置作业的参考。让学生制作自己的作业日历。日历的每一页都反映了一周的情况,留有空白处,空白处旁边可以设一栏,供老师和家长评论和备注。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教师要建立激励制度,对交作业的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制作自我监控图表,记录自己每次完成和上交的作业。如果作业完成并交了,就把这一天的方框涂成绿色,如果作业没完成就涂成红色,如果作业迟交就涂成红黄各一半。如果学生符合成功的标准,他们将在周末得到奖励。

5.保持家校沟通。

作业是家和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布置的新作业,只有在家长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教师和家长必须就家庭作业政策、相互期望、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完成家庭作业的困难以及其他与家庭作业相关的事项进行沟通。教育管理者要为教师顺利与家长沟通提供便利条件。新课程下的作业需要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来完成。家庭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炎,黄荣怀。教育目标分类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05(7)。

[3] Kolb,D,《体验式学习:作为学习和发展之源的经验》。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悬崖,普伦蒂斯霍尔,1984。

[4]H .库珀。作业:纽约州朗曼市,1989。

[5]J . Lee和k . Pruitt,“家庭作业:课堂游戏还是教学工具?”:清算所,1979,53,(1)。

[6]宋·钱球。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编辑傅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