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某县因名字生僻而改名。你知道“颜”这个词吗?
鄢县是陕西省的一个小县城,后改称富县。这个小县城位于陕西省北部,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1964年,鄢县改名为富县,因为鄢字在当时是生僻字,很多人不认识,所以当地县志无法编纂,只能改为谐音富。其实文字的本意是让人理解,就像古代的常用词一样,无论是生僻词还是常用词,都可以被人们理解和使用,来完成文字本身的存在。
富县更名并非偶然。1964年,人民日报还是主流媒体。郭沫若作为国内文学大师,在《人民日报》等有影响的媒体上发表文章,呼吁将许多不常用的地名改为常用的谐音。这篇文章很快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很多字确实生僻,人们也不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流和地区的发展,所以当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改名潮。
随着鄢县改名为府县,许多其他地方的名字也开始改变。勉县改为勉县,商洛由商洛改为商洛,周至改名为昆,礼泉改名为礼泉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改了常用字后的地名,往往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成为了当时的潮流。
要说富县这个地方其实很有文化。其实很多生僻的地名都蕴含着文化内涵,只是在历史发展中慢慢被磨掉了。富县出现在夏朝,但当时属永州管辖,后历经春秋战国,三学派分晋。但是,在《富县县志》中可以找到文化渊源。颜一词最早使用于唐代,唐代改郡为燕国,故后称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