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什么?
2.解释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476)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65438+公元前0)。总的来说,春秋战国的分野是三家入晋,田辈入齐。关于春秋战国的断代,历来众说纷纭:或以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的下限;或以元年(公元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真定元年(公元前468年)为战国始年。
3、时代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荡战乱时期,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丰富的时期,以至于每当提起这一时期,人们的第一印象都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文化竞相开放。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丰富的文化思想,最终汇聚成今天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文化传统。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对中国几乎所有的活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翻开历史,到处都能找到。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的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但是一个新的文化轴心时代并没有出现,历史也很难有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可以和这个时期相提并论。
4.现代启蒙。
春秋战国长达500余年,期间战乱不断,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形势跌宕起伏。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战略交锋,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上,无论出身高贵还是落魄,无论出身高贵还是贩夫走卒,无论白发苍苍还是青涩少年,只要有才华有想法,都可以受到崇拜和重用,大显身手。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老的更是百里挑一,而少有的天才甘洛十二岁就拜了。
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显著的社会状况。可以说,春秋时期每一个霸主的出现都是改革的结果,而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在中国共存,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究其原因,争霸战争需要政治和经济做后盾,改革是迅速增强诸侯国实力的必要手段。从春秋到战国,改革紧随其后,战争与战争相连。在改革中,国家强大了,在战争中,中国遭殃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