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宋代金融发展史
邓高枫
金融,简而言之,就是资金的融通。今天,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货币资本运动,因此金融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但从历史上看,金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部门和行业。今年高考语文(河南卷)现代文阅读试题是一篇关于宋代金融与信用的短文。文章概述了宋代信用的形式、特征和功能。事实上,在中国古代金融发展史上,宋代金融及其信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续写了中国古代金融发展的新篇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货币制度的调整
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五代都自称正统,所以都铸造了自己的货币。十国中,、楚、闵、南汉、后蜀、南唐等国也发行货币,铸造铜钱、铁钱、铅锡钱等。,其中以铁币为最多,私铸恶钱屡禁不止,所以这一时期的货币材质低劣。政治权力的泛滥导致货币体系的碎片化,用个人资本的话来说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非常混乱,就像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倒退。
北宋政权建立后,开始整顿货币,严禁私铸货币,流通劣币。宋史上,赵匡胤在位时,“凡轻小恶钱、铁公式钱之州,皆禁之。给官方的信,限一月。饱而不发官者,有恶罪,其私铸者皆弃市。”唐太宗在位时,又颁布诏书:“监民私铸卖良币,弃市;与野蛮人交换新邪钱者,必有所补。”整顿的结果是,除四川、陕西外,铜币成为全国许多地方使用的货币,传统的铜本位货币制度重新建立起来。真宗年间,铜钱逐渐取代了五代旧币。
为此,朝廷还规定了铜钱的成分和重量,因时而异。比如景德镇真宗年间,朝廷规定的铜钱铸造标准是每贯(即1000品)用铜3斤,铅1斤,锡8两。
宋代造币机构,按唐朝旧制,又称钱鉴,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钱币材质不同,分为铁币监和铜币监两大类,其中以铜币监为主。
为了保持对铜钱的绝对控制,朝廷实行“铜禁”政策,国家垄断铜钱的开采和冶炼,同时禁止私人存放铜钱或青铜器,违反“铜禁”者严惩不贷;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防止铜钱外流。但由于上述政策效果有限,货币发行量增加,铜钱外流,民间窖藏,最终引发了著名的“钱荒”。对此,《宋史》载:“与前一年相比,公私上下,银钱奇缺,百货受阻,百姓困窘,谓之钱荒。”
至于贵金属金银,其目的不在日常交易和流通中,而是作为财富储存和批量支付的手段。太祖开宝四年(971),朝廷宣布禁止伪造金银。政府将金银铸造成金银项圈,作为财富的代表储存,铸造的金银钱主要用于奖励和庆典。在对外贸易和与西夏、辽的关系中,白银和丝绸被广泛使用。
北宋交子
货币的本质是普遍等价物,是为了方便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四川,这是宋代货币成就的最大亮点。它的出现当然有其必然性。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地区广泛使用铁钱,真宗景德镇时期也铸造了大型铁钱。铁钱重量大,价值小。“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算成大钱就是十二斤。市场交易,至三五贯,即难矣。”在此背景下,“蜀人重铁钱,私钱为凭证,称‘交子’以供贸易”。可见,铁钱本身的缺陷是导致“交集”的直接原因。
饺子变成纸币有一个过程。起初,朋友们是四川商人私下出版的,是“私人朋友”,导致“大量强奸和虐待,许多监狱诉讼。”因治理蜀国而闻名的益州(今四川成都)进行了整顿,使16户富户“连保为友”,“用印同色纸”。印章用木制人物,店家押字,各有秘衔。朱墨搞错了,以为是私人的。”。因此,张勇得到了中国人对“孩子的父亲”的看法。这时的交子其实就是一种信用凭证,也可以说是一种凭证。交子出现后,由于可以随时变现,方便了交易,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富户“资微衰,赔不回所失,纠纷不休。”形势迫使胶州升级,从民间信用升级为政府信用。
天盛元年(1023),担任益州转运使的薛天、张若谷在朝廷奏事。“请设置一舟的跨服,以查其接入,私人创作者封禁。仁宗听从了他的建议。”益州交子服务在成都成立,次年交子发行。自此,交子作为官方法定货币正式发行流通,称为“官交子”。它的面值原来是1到10,一共10种。仁宗宝元二年(1039),改为5贯、10贯。
饺子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钱”或“券”。据《宋史》记载:“蜀用铁钱,因难转,故权赐为券。”这是因为印刷用的纸是纸树皮做的纸,成都造纸工业发达,纸做得好,所以用。元丰元年(1078),达蒙知绵州,请求朝廷“设纸抄所,以正伪钞之弊”,严格控制印刷工艺。
南宋时期的蕙子
蕙子最初产生于北宋。蕙子有很多种,如附随蕙子、铅锡蕙子、金钱蕙子、契约蕙子等。在这里,“蕙子”意味着交换和提取,所以蕙子是一种证券或接受货币的凭证,而不是纸币。南宋初,都城临安的民间自发产生了“编前蕙子”。绍兴三十年(1160),钱得知临安府的情况,“命临安府印制,允许在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使用...中国东南部开始使用蕙子”。此后,蕙子的发行权被归还给政府,蕙子作为一种纸币在南宋正式诞生。钱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助理后,会议由财政部接管。绍兴三十一年(1162),设立“会中行分馆”(后更名为“会中行分馆”)。有1透,2透,3透,然后再印200,300,500的小面额。因为发行人掌管会议和会议库,所以会议被称为“会议”并且因为它主要在东南地区流通,所以也被称为“东南会议”。乾道四年(1168)蕙子开出“三年为界,界为一千万尺”的限令。
蕙子流通之初,蕙子货币坚挺,是因为有65438+万铜币作为储备。孝宗大路以后,由于宋金战争,军费不断增加,发行额大增,一度贬值。对此,辛弃疾曾说:“从前人要赔钱,官司散了,见钱少,见孩子多。所以,老百姓总会换到612,军民会叹息,抱怨道路。宋金议和后,朝廷改组。孝宗年间,以三年为界,每界值一千万。有了边界,新的被旧的取代,蕙子的货币保持稳定。光绪、邵熙执政后,为筹集军费,蕙子发行量猛增,蕙子价格持续贬值。到李宗统治末期,恶性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两百个人买不到一双凉鞋,几乎不值钱,南宋的货币体系彻底崩溃。对此,学者许衡曾批评“有义无反顾”。学者高斯也说:“呜!造币是立国之本,不考虑其最后一股流的危害,但如果你是为了救急当前,那就是饮鸩止渴。"
南宋时期也有蕙子的地方版本,主要有湖广蕙子、淮北蕙子、银惠子、铁签蕙子等。李宗保公式四年(1256),朝廷改钱为四川,直至宋亡。
尹倩与管子
纸币的发行量是有限的,过量发行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最初发行交子分两年,边界都是新交子,币值稳定。王安石变法后,货币需求量大增,西北边境军费开支加剧了北宋的钱荒。一方面政府加大了铜钱的铸造,另一方面从宗申熙宁五年(1072)开始,两个圈子就一直并行流通。在哲宗绍圣年间,交子“每年都没有固定数量的书发行”,政府开始失去对交子发行的控制。惠宗崇宁四年(1105),发行了42种交子,发行量达2400多万,相当于仁宗天盛的20多倍,交子处于恶性膨胀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将“交子”改为“尹倩”,将“交子役”改为“尹倩役”,“使各路多用钱”...当金钱通途”。大关元年(1107),“赵改四川交子为”。由于随意发行,货币持续贬值。南宋时,钞引继续流通,以二年为界(后改为三年为界),发行量不断增加。“加了更多的语录,无法禁止”,以至于“券变轻,民生流离,物价飞涨,无可奈何”。杂交受精,货币沦为政府攫取社会财富、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的工具,其结果必然是货币体系的全面崩溃。
南宋时期,还有一种纸币叫“关子”(后称“钱关子”),最初是高宗绍兴元年户部发行的(1131)。原因是婺州(今浙江金华)要驻军运军费,而首都临安“水路不能到婺州,故难移津”,于是户部圣旨“在婺州签下还清银钱的誓约,召人入华,持钱于杭州,要货用钱......如有造假者,按四川的钱处罚”。关隘的持有者可以去货物商店兑换现金,这实际上是一种官营兑换。《关子》发行后,因为储备充足,随时可以兑现,所以口碑很高。绍兴五年(1135),朝廷要求百姓“按需使用”(1000铜钱串成一串叫1),禁锢变成了纸币。后来又有“铜钱管子”、“金银管子”和湖广管子、淮西管子、随州管子。
为了保证关子的信用,绍兴六年(1136),朝廷规定,关子“要依人民的意志使用,即不得减他。”如果有信口开河的人,低价收购,领主将奖励500元,彝族人将告诉陈,他们的犯人将从重处罚。“禁止货币贬值和低价兑换,以保护监狱作为货币流通。南宋末年,贾似道因财政困难而当政,他利用李宗病危之机,发行金银,物价大幅度上涨。南宋亡后,禁锢和参与者成为历史。
宋代财政(下)
邓高枫
宋代金融机构
今天的金融机构分为银行和非银行(如保险、证券、信托等。)根据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参照,在宋代的金融机构体系中,交子坞和会子坞分别可以称为北宋和南宋的“银行”。因为,如前所述,交子坞是北宋负责印钞发行的机关,会子坞(会子库)是南宋负责印钞发行的机关。此外,宋代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包括:
1.方便钱务:宋代朝廷为了增加首都的铜储量,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参照唐代飞钱的办法实行方便钱的兑换,称为方便钱。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京城设钱役,说:“令商人出钱者,当日访左库,赐券,但仍在各州用刑:凡持券到达的商人,当日用款,不扣留,违者用刑。”也就是说,商人把钱放进左库,得到提款凭证“券”,然后到做生意的郡县去取钱,朝廷有信用的保证。这里的优惠券相当于现在的固定支票。商人携带这种“支票”避免了携带大量现金进行交易的麻烦,因此汇兑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2.商品专卖:自古以来,中国大多数朝代都实行专卖制度,政府垄断盐、铁、酒、茶、香料等重要商品。宋朝也是如此,通过“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和外敌入侵得到加强。作为宋代的财政金融机构,阙火最早设立于太祖干德二年(964年),在京师和地方均有设立。除了在垄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垄断服务还承担了许多金融职能,简单来说就是有方便的货币,即现金转移。如景德镇三年(1006),圣旨说:“客见钱去某州军用者,约购货物方收,不得私改。”这是最早的货物操作收钱的记录。南宋绍兴元年(1131),因为在梧州驻军,“钱粮难得。是使通付五洲,召商人入华,持通要钱。”在货币兑换和提取方面,在惠宗时期,货币被用来代替货币后,持有货币的人必须去货币购买处兑换货币。南宋高宗、孝宗年间,集钞社还承担了收集纸币的职能。政府在收购粮草时,还负责向地方政府拨付资金或支付地方政府为赊购粮草而发行的信用证券。熙宁三年(1070),“河北边境,岁阙货物务至(
钱)三两百万,为了方便。“熙宁四年(1071年),“诏阙货封银12.72万两,丝1.7万匹,赴陕西运军仓储”。
3.市舶司(务):沈宗熙宁五年(1072)《市舶法》(王安石变法之一)颁布实施。据此,东京设立了市舶司,后来又在一些边境地区和重要城市设立了市舶司或市舶署:“凡能以公道价格出售货物的,必听换官换物者。”市易服贷款人嘉义低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商品,市场供不应求时卖出,年息两点。可见他的主要职责是稳定物价,把钱变成钱,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换,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此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号召人们借钱和提供信用。哲宗元元年(1086)废止该公式,至绍圣四年(1097)恢复。傅园三年(1100),惠宗即位后被废。
4.质仓:典当业作为一种以财产为质押的借贷融资方式,也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宋代城市,尤其是东京、临安等地,商品经济发达,融资活跃,所以典当业非常繁荣,官民庙并行典当,逐渐发展为专营。质行是从事典当行业,进行抵押借贷和收取利息的金融机构。私人储存库也称为“解决方案储存库”和“标准储存库”,由寺院经营的储存库称为“长寿储存库”。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店铺的招牌是“谢”,这是一家典当行。《东京梦华录》有记载“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百户,各有其衣,不敢越雷池一步...质量仓管事,就是穿肥皂衬衫,带棱角,不戴帽子”。南宋时期,私人藏书楼更为普遍,都城临安“富人家的藏书楼,城内外有数十座,藏书数千万”。官办的优质银行叫抵当银行(抵当银行)。宗申元丰四年(1081)在史静设立,七年(1084)在朱禄实施。属于官办借贷机构,主要职责是“以官钱听民质,助民得其重”,即经营抵押贷款。王安石变法中关于政府的两个法令《市政易法》和《青苗法》规定,民众可以土地、房产等有价财产为抵押向政府借款,年息二分,逾期不赎回利息,每月罚款百分之二。后者规定,每年春天,农民可以用秋收作担保向政府借款,利息两分,期限六个月,秋收后归还。
5.金银彩帛店:北宋时,东京有一条集中金银彩帛的街道。参议员孟在《东京梦中国》中记载:“南通道,又称,是金银丝帛的交易场所。房子很宏伟,门面很宽阔,看起来很新。每笔交易都是几千万,令人震惊。”“南通一巷”指的是一条通往南通的小巷,“沈洁”是这条街的名字。这是什么地方?它是“黄金、白银和彩色丝绸交易的地方”。这是什么地方?“房子宏伟,立面宽阔,看起来很新”;这里的交易规模有多大?“每一笔交易,搬家都是一千万,听着触目惊心。”据此,可以说这是北宋东京的一条金融街。因为在北宋,金银彩帛都是价值的代表。开宝四年(971),宋太祖颁布圣旨:“禁止伪造黄铂,举报者赏65438+万元。”至于彩帛(彩帛),和白银一样,是北宋朝廷向辽、西夏出口的重要物资。
6.教印店:教印是政府发给商人的商业凭证,由教印库印制保管。随着垄断禁止制度的实施,商人需要付出粮、草或现金才能得到这些钱,再用这些钱换取现金或政府垄断商品。“雍Xi之后,他用他的军队,削减他的薪水。他让更多的商人放入稻草和谷物,并根据土地的距离把它弄直。他接受了市场价格并提高了价格。给了他一张凭证,叫语录,在首都给了他钱。”所以在宋代,交叉报价的种类很多,有茶交叉报价、盐交叉报价、钱交叉报价等,交叉报价也成为一种有价证券。一些持有交银的人愿意出售,于是买卖交银的店铺应运而生,其利润当然来自于交银与交银的差价。南宋还出现了金银兑换店,又称“金银盐钞兑换店”和“金银钞兑换店”。据南宋都城临安陆记载:“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金银盐钞两行以上。”由于交易规模较大,交银经营者财力雄厚,所以常说“见前排金银器皿和钱,谓之望钱堆”。官巷南街可以说是南宋临安的一条金融街。
7.查房库:这里的“查房库”是指政府为孤儿查房、登记、保管的财产,所以查房库是保管人没有官员财产而官员的孤儿、子女应得的父母遗产,收益由查房户的孤儿、子女享有,类似于今天的信托机构。仁宗时期,朝廷在开封设置了学校图书馆。到了宗申,学校图书馆用自己保管的孤儿资产贷款,让老百姓从学校图书馆借钱,利息收入用来补贴孤儿的生活,学校图书馆就有了融资的功能。
影响和教训
宋代官方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同发展,金融服务多样,信用工具不断创新,信用管理制度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货币制度的整顿,大大减少了五代十国以来货币割据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纸币的出现和流通解决了铜钱的短缺和铁钱的不便,货币的交换和信用业务的实行无疑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贷款、抵押、校检等业务的发展,缓解了人们的用钱问题,保证了生产生活的急需,也促进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优待和保护;各种金融票据的发行和纸币的增加也缓解了财政困难,增加了财政收入,等等。
但是,宋代财政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多方面的。首先,纸币发行流通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防伪。宋朝政府从选纸、印刷图案复杂的文字、使用多枚印章防伪、多色套印、使用铜版印刷、定期换界流通等方面加强了防伪技术。同时,政府颁布法令,严惩造假,奖励举报,追究失职责任。但是,假币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宋末、南宋末年,假钞横行的时候,南宋李宗曾经说过,“伪造不严格,是真是假。”其中的原因,既有不法之徒忘了利益,胡作非为,也有纸币滥发导致所用纸张质量降低,纸币因改界延误使用期限过长。因此,要保证纸币的信用,必须在不断提高防伪技术和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加强金融法治和金融文化建设。
其次,金融业的发展伴随着投机、寄生甚至腐朽的增加。货币兑换、典当抵押、高利贷存在剥削甚至商业欺诈,对农民、小生产者、小商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十分不利。《宋会姚编食》中记载,时期,赞同王安石变法的人曾说:“人常昏昏欲睡,年关未到,合并家乘其急,邀双息,而放款者常苦。”即使新法实施后,由于官员造假等原因,实际执行情况也不理想。对此,苏辙曾说:“为民生财货,不为利,而在出纳之时,官员为汉奸。虽有法律,但不能禁止。”因此,在发展金融业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当然,宋代金融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信用危机和纸币发行的无序和过量导致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的崩溃。尤其是宋末,面对庞大的军费开支和严重的财政危机,宋朝政府往往通过滥发纸币来转嫁危机,发行储备严重不足,导致宋朝纸币大量发行,政府对通货膨胀束手无策。结果当然是经济崩溃,人民生活陷入灾难,也动摇了自己的政治统治基础,加速了政权的崩溃。这就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对于金融,要科学管理,做好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引自:汴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