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上涨的原因
事实上,食品价格的上涨并不是最近的事情。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作为粮食价格最重要指标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一路飙升,屡创新高。从2020年到2022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上涨超过65%,达到170.1,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个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一定是因为供不应求造成的。比如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否也意味着世界“缺粮”?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粮价上涨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食物短缺吗?
目前影响粮食市场的最大因素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冲突,这两个国家都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两国小麦出口占全球29%,玉米占19%,大麦出口占近30%,葵花籽油占70%以上。因此,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粮食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另一方面,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其他主要产粮国也受到天气影响,预计会减产。例如,受美国干旱天气影响,冬小麦长势疲软,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大豆产量也有所下调。近日,印度遭遇百年一遇的高温天气,小麦等粮食产量也堪忧...
“粮荒”似乎已成定局。
但从粮食总产量来看,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例如从2018年到2021年(跨年度统计,即2018-2019年,2019年-2020年,2020年-)。这意味着全球人均可支配粮食约为710斤,显然不低。
所以从总量上来说,全球粮食并没有明显的短缺。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动了食品价格的飙升?
第二,供求格局的变化
导致粮食价格飙升的第一个因素是全球粮食供求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市场供需错配,也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粮食进出口格局变化,使全球粮食贸易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方面,俄乌冲突爆发和一系列制裁的影响后,两国粮食出口受阻,对深度依赖两国粮食出口的国家造成了很大困扰。比如埃及人口高达105亿,一直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然而,自冲突爆发以来,埃及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途径进口小麦,与此同时,小麦价格飙升。
叙利亚、黎巴嫩等其他国家也面临这个问题。尤其是2020年黎巴嫩最大港口爆炸后,粮仓也被摧毁,所以粮食储备更加有限。
再加上全球粮食生产和分配的不平衡,粮食生产国高度集中,而消费进口国相对分散,使得粮食供需的区域性矛盾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当粮食生产国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影响区域粮食供应,区域供求失衡问题就会凸显。
于是,这些国家不得不想办法储存更多的粮食,这种情绪传导到粮食市场,使得粮食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助推粮食价格上涨。反过来,粮食价格上涨加剧了进口国的财政压力,这意味着它们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购买粮食。
第三,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关系
食物和能量的关系非常密切。
众所周知,煤炭和天然气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目前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作为化肥生产大国,其出口限制后对市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煤炭和天然气的高价格直接抬高了化肥的生产成本,使得化肥价格一再上涨。而化肥是“五谷杂粮”,化肥价格上涨必然推高粮价。
其次,无论是粮食的播种、收获还是运输,都离不开石油。粮食播种和收获需要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没有燃料就无法运转,粮食进出口运输也离不开货运。所以随着油价的上涨,这些成本也会增加,最终会体现在粮食价格上。
第三,我们之前说过,当石油价格明显高于粮食价格时,就会有大量的粮食被“烧掉”。中国对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有严格的控制,一直保持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但生物燃料在世界上非常流行,发展很快。
例如,美国有数百家生物燃料乙醇工厂,其中一家与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有关,另一家则与运输的清洁排放有关。因此,近年来,美国约有40%的玉米会被加工成乙醇,然后在运输中“燃烧”。
第四,吃饭看“天”
农业是一个依赖天气的行业。过去是,现在也是。即使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天气变化对农业尤其是粮食作物的影响仍然很大。
例如,2019-2020年干旱造成的蝗灾重创了东非、西亚和南亚的粮食生产,其中东非有超过百万公顷的土地被蝗虫侵袭,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部分农作物受损。去年年初,巴西遭遇了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大量农作物无法收成。在西欧,暴雨造成灾害,夏季成熟的大麦和小麦等作物的收成受到影响...
然而,今年,天气的威胁仍在继续。专业警告称,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这些极端天气将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这也意味着或将进一步推高食品价格。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资本的炒作。当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时,资本会先嗅到,然后迅速进入,扰乱市场。
由此看来,粮食市场真正的“危机”还远未结束。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叠加下,食品价格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