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县的历史
河间县位于巨鹿县东北部,属高涵管辖,仍是赵国的支县。高帝十二年(前193),河间县西北的几个县都属于卓君县。文帝二年(前178),赵王隋的弟弟刘辟被封为河间王,河间分为赵国河间郡。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河间王刘辟成了无嗣之郡。同时,河间县分为南部的广川县和东部的渤海县。此时河间郡的疆域还不到初建时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刘德被封为河间王,河间恢复。元帝赵建元年(前38年),河间分县。成帝开国元年(前32年),恢复河间国,定都乐城县(该县位于河北省献县东)。王莽为国时,绝对不可能。东汉建武七年(31),西汉末年的河间王刘绍被封为河间王。建武十三年(37年),河间为省,其地并入新都郡。永元二年(90年),刘恺封为河间王,分勒郭城、渤海郡、卓君郡,辖12郡。颜夕元年(158),分吴礼县、高阳县、钟山县、安平县,设在博陵县。在狄咸建安,曹操分为河间县和渤海县,设立彰武县。贾伟河间县。西晋建立河间国,乐城县改为乐城郡。北魏时设河间郡,后改为州。郡治于婺源县,属颍州。隋朝初,废郡,设颍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颍州,恢复河间郡,治河间郡(今河北省河间市)。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被平,河间郡被废,建立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