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祖在历史上那么厉害,怎么就成了历史的尘埃了?
“尚武军人”的选拔条件相当苛刻。据荀子论兵,“魏徵的尚武之兵,乃逐级选拔,身着三属之甲,弩十二石,负箭五十支,置于其上,冠之以剑,夺三日之粮,使其日中达百里。“也就是说,一个士兵必须穿着盔甲保护上半身,蓄着小胡子和加斯金,手握长戟,腰挂铁剑,携带强弩和五十弩,携带三天的口粮,半天内连续行军百里,才有资格当兵。
就是这支精锐部队,以五万之众大败秦军,打败了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十五年!可以说,魏国有这样的军队,这是其强盛之源。对于吴起来说,魏武祖强大的战斗力让吴起成为了战神,吴起杰出的领导力也让魏武祖所向披靡。
但是,没有了吴起,魏武祖就像失去了灵魂,被素有纳满之称的楚人打败了。为什么?
对于魏武祖来说,“成功也是一个吴起,失败也是一个吴起”。魏武祖衰落的直接原因是吴起的离去。魏武侯即位后,吴起被排挤,魏归楚。
《魏武祖》中吴起政治与军事身份的整合
什么都不能单独看,尤其是吴起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地位。大多数人都认为吴起是一位统帅军队、指挥将领的大师,但我们不能忘记他的政治家风度给魏武祖带来的政治意义。近几年来,吴起在魏国的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得罪了很多权贵。更重要的是,吴起把魏武祖培养成了常备军。战国初期,各国没有常备军的概念。不管设置与否,他们很少临时征召士兵,所以这说明士兵的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吴起培养的魏武祖第一次引用常备军的概念,在选兵的门槛上设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能入选的都是好兵。再加上吴起用高福利诱惑魏武祖,让他们很听话,愿意努力。毕竟一人参军获得军工,全家受益。拥有优秀的军事资源,又在吴起之前,利用自己的政治身份改革魏国,所以魏国现在富强,为打造“铁军”提供了经济支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始为将军,最下士卒同衣食。”“无座卧,不骑,独得五谷,与士卒共劳。可以说,魏武祖早期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甚至依赖于吴起。
吴起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生共死,深受士兵爱戴。同时对士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包括单兵技能训练、阵列训练、队形训练和接触标志训练。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老兵带新兵”的作战方法,“一人学,十人教;十个人学,几百个人被教...万人学,三军教”,快速提升了全军素质。举国上下的支持,勇敢的统帅,近乎严苛的训练,荣辱一体的奖惩制度。魏武祖就像一把经过反复打磨的绝世宝剑。一旦抽到,会让天下诸侯闻风丧胆!
此外,严格的纪律,灵活的作战方法,以及一个愿意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军,使得魏武祖的战斗力天下第一。
吴起的离去,让魏武祖失去了灵魂。
支持吴起变法的魏文侯死了,新的继承人魏武侯对吴起十分恐惧。吴起也明白这一点,南逃楚国。逃到楚国后,他立即展开变法,用同样的方法训练了一支精锐的楚军,并带领他们南征北战,打击了北方原有的联军。当时吴起面对魏齐魏联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他训练出来的。作为前朝统帅,他很清楚自己士兵的弱点在哪里,于是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楚军越过梁门,进驻密林,多次击败魏军,第一次实现了楚人饮马喝黄河的夙愿。
离开吴起的魏武祖,一直是魏的底牌,但缺少项吴起这样优秀的将领充当灵魂人物。再加上一些魏武祖开始怀念自己的战功,变得怕死,于是魏武祖的实力开始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