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在古代是什么国家?

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是出于自己强国称霸的政治目的,想要荆州这个战略要地。曹操征战多年,基本统一北方后,发兵南下取荆州;地处荆州下游的吴栋孙氏政权,视荆州为立国屏障,长期紧盯荆州;颠沛流离大半辈子,无立足之地的刘备,视荆州为命根子,也是建立未来政权最理想的根据地。于是三方围绕荆州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时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时而又停下来暗战。魏、蜀、吴荆州之争构成了三国历史发展的主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三国末期,无论是三国局势的形成,还是魏、蜀、吴的兴衰,都与荆州的得失有关;以及兴衰成败的历程,都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荆州市,位于荆州市西部,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城市名来源于它在景山之南的位置。荆州是世界九州之一。西汉时九州改为十三刺史部(州),荆州在其中。魏晋以来,荆州一直是国家和政府的名称。直到明初,荆州才被固定为城名。荆州城,又名江陵城,因秦时为县城江陵县而得名。两千多年来,江陵作为地名,世代沿用,所以一城两名。荆州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郢(今荆州城北5公里济南市)后,这里就是楚国的官船码头。楚成王(公元前6765438年至公元前626年在位)也在这里修建了另一座宫殿,取名朱功。公元前278年,秦将取郢都于,成为江陵县的所在地。西汉初年,临江王被封于此。后来,东晋皇帝安、南齐皇帝何、梁元帝、、隋末梁王、唐朝的、荆南国等都在这里建都。楚、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宋朝、明朝等朝代在此封王侯。荆州的城墙建于战国末期。汉代就有城墙了。蜀将关羽、吴太守朱然,东晋文、梁、南平王高继兴等都曾修荆州,北宋末城毁。南宋惜春年间,城墙重修,护城河挖了十年(公元1250)。元初,忽必烈下令拆毁荆州城。元末,朱召时,曾派员重建荆州城。明朝末年,张南忠率领起义军攻占荆州城,并拆毁了大部分城墙。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荆州城按明朝基础重建,城门改名:东门名为迎宾门,东南门名为公安门,西门名为安澜门,南门名为南麂门,大北门名为公基门,小北门名为远安门。荆州现存砖城为明末清初建筑。整个城池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75km,南北宽1.2km,周长10.5km,面积4.5km2,1970后,经国务院批准,在城墙上新开三孔城门3座,原有城门6座,共9座。砖城有土墙,依附砖城,上城可达。砖城外,有一条水城环绕的外环路。水城俗称护城河。荆州城墙高约9米,厚10米。城墙上有3个藏兵洞和24个堡垒。原有6座城楼,其中5座毁于战乱,只有拱门(北门)城楼为朝宗楼。上世纪80年代,政府拨款重建了迎宾门城楼,并沿用旧名宾阳楼。荆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后一次恢复至今,已有350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它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城墙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唯一完整的古城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流传甚广,使荆州名扬天下。现在,荆州市已成为中国三国旅游路线上的重要旅游区,有30多处三国遗迹和文化景点供游客探索。荆州市又名江陵市,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墙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并重,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比肩。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城北五公里处的济南城建都,历时411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荆州还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魏蜀吴时期,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七十二回涉及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不慎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荆州的古代遗产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5-6万年前的鸡公山旧石器遗址在古城东北4公里处。这座古城附近发现了20多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毫无疑问,历史遗迹告诉人们,荆州这片古老的热土,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秦汉以来,荆州古城一直是历代君王任命和置宅的重镇。秦朝时,南郡设在这里,江陵郡设在那里。汉朝时,汉武帝沿Xi秦制,将全国定为十三州,荆州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荆州城已经是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三国时期,这是称霸的关键。此后东晋末安帝有11个有争议的诸侯,南朝齐和帝、梁、有,隋有王,唐末五代十国有南平王,延续了100多年。唐代荆州为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在元朝,它曾是镜湖省的首府。明朝洪武年间,是湖广省省会。自明代以来,一直是州(府、部)、县所在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荆州最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荆州古城的发展和进步。荆州古城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荆州及其附近有许多历史遗迹。大禹治水之地,雄楚故都,三国纷争遗迹,历代名人胜迹,犹如繁星,数不胜数。荆州古城墙是最具代表性和分量的古迹之一。根据《后汉书》?据地理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墙考古发掘验证,荆州古城墙是中国唯一一座延续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城墙,由土城演变而来。1998年3月,考古人员发掘了宋代和五代时期的砖城。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堆积在现有10米城墙下的五代砖城的发现,使荆州砖城的建筑历史从明代的普遍认可开始,追溯到400多年前。这次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荆州古城墙自三国时期以来变化不大,位移距离只有50米左右;土墙比砖墙要早得多。2000年8月,考古人员在荆州市小北门西侧发现了一座明代成化年间夯筑的石灰糯米浆墙,长近20米。这一段城墙虽然经历了500多年,但依然坚如磐石,世所罕见。现在矗立在人们面前的这座雄伟的砖城,是明清两代修建的。砖城挺拔、完整、坚固,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砖城厚约1米,城墙内壁用土夯筑,下部宽约9米。这堵墙是用条形石头和城砖砌成的。砖城高9米,周长11281米。砖墙是用特制青砖和石灰糯米浆砌成的。特制的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还烧制有字。游客在爬东门城楼的马道时,可以看到一些被保护起来的文字砖。文字砖记录了官方政府、官员和经营城砖的时间。从文字砖的产地可知,城砖不仅来自原荆州地区,还来自鄂豫陕交界的周俊、湘桂黔交界的荆州、江西茶陵、湖南等地。荆州城墙上发现的最早带有年号的砖是在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块砖比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砖早了207年。文砖是荆州古城墙建造史上不可多得的档案展示。同时,它也是人们游览和欣赏古城的一道特殊景观。在荆州古城墙周围,有6座原城门,分别是东门、小东门(又称公安门)、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除了小东门,其他五个城门都是双门,中间有一个骨灰盒。每扇双扇门都有一扇木质对门,木门内有一扇厚度为10 cm的大门,防止水淹。每个城门都装有“双保险”,前后两个门,中间放一个瓮,以便“瓮中捉鳖”,杀死攻城之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新开了三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和新北门。新开的大门里没有骨灰盒。以前六座古城的城门上都有城楼,现在只有东门和北门有城楼。因此,参观和欣赏古城墙的最佳地点是东门和北门。东门又叫“迎宾门”。塔名“宾阳塔”,建于明代。现在塔在1988重建。东门是迎接大使和客人的大门。所以门楼很壮观,骨灰盒最大。大北门,又名公济门,是古驿道通往中原和首都的出口。人们习惯于在这里送亲友远行,习惯于折柳祝福平安。因此,大北门也被称为六门。大北门的门楼名为“朝宗楼”,门楼屋脊下面的书上有重修此楼的时间:清道光十八年九月,任旭十日重修。大北门塔是古城墙上唯一幸存的古塔。这座建筑古朴壮观,电影《小花》《长路》《战国钟声》都曾在此拍摄。宾阳楼和朝宗楼都有楼梯,游客可以爬上去领略古城的魅力。荆州古城墙作为古代大型军事工事,除了高大坚固的城墙和瓮楼外,还有许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城墙上建有4567座城垛、26座炮台和4个隐兵洞。现在的隐密隐密的士兵洞,东、西、北、南各一个,长10.5米,宽6.3米,功能最全,最有特色。每层还有小兵藏身的洞穴,每层可以容纳两个人,而且都是打孔的。藏兵洞所在的城墙呈长方形向外凸出,可以从三面从背后射杀攻城的敌人,使其措手不及。藏兵洞建造精美,别具一格。在公安门景区南面100多米处,游客可以欣赏到荆州古城城墙上独特的军事设施。荆州城古老而历经沧桑,如今古城已深受百姓喜爱。环城超大型公园的建设,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内涵丰富的新景观:城墙上行人,内环路上行车,外环路上赛马,护城河上划船。古老的荆州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