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苑简介

在狩猎活动中,古代先民有时会一次猎杀很多麋鹿,但一时吃不完,就把那些活着的麋鹿暂时圈养起来,待后期食物短缺时再宰杀。这可能是后期的鹿苑或鹿苑的雏形。此后,由于麋鹿种群日益稀少,“物以稀为贵”,帝王将相纷纷修建鹿园,将麋鹿作为珍贵的观赏鹿种饲养。

早在西周初期,我国就已建有园林“文王之园,方圆七里。”“麋鹿在当时是花园里的观赏动物。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园林。当时秦国的家具里没有麋鹿,所以郑原来苗圃里的麋鹿就成了秦国觊觎的对象。”郑有原圃,秦有家具,吾子以其麋鹿饶吾城又如何?”“可见麋鹿作为一种观赏动物,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保护他的鹿群中的麋鹿,齐宣王甚至制定了刑法,称“谁杀死他的麋鹿,谁就犯了谋杀罪”。可见当时人们对麋鹿的观赏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渭南建了一座小树林,“东有函谷关,西有永陈仓。”上林苑内,畜禽猛兽广布,建宫为巡视之所。汉唐及以后的封建统治者都广泛修建园林。汉代的森林花园是秦朝的旧花园,有300英里宽,里面有许多鸟类和动物。春秋时皇帝到园中射猎,自得其乐。在人类的捕杀下,原本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麋鹿种群日益稀少。约1000年前,华北平原北部仅存少量野生麋鹿种群。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擅长射猎。辽金元时期封建统治者狩猎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射鹿。麋鹿是当时的狩猎目标之一。因此,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活动也加剧了野生麋鹿种群的灭绝。从金代开始,中都地区(今北京)就禁止人们射杀飞禽走兽。在元朝,大都周围地区被指定为禁猎区。因此,北京平原的野生麋鹿种群是可以客观保存下来的,但是麋鹿的数量极其有限。甚至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还得在城南皇家园林南海子建“鹿圈”,饲养繁殖麋鹿。大概从明朝开始,野生麋鹿基本灭绝,人们只能在皇家园林里欣赏麋鹿的独特姿态。自此,人类开始饲养麋鹿作为珍稀观赏鹿,至今已有590多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保护南苑的珍禽异兽,满足封建帝王狩猎和祭祀皇宫的需要,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除了禁止民众踏足南苑狩猎,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园内经常植树,限制开荒,经常将鹰、狼、狐狸等危害珍禽异兽的食肉动物移出南苑。而且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皇帝每年冬天在南苑狩猎时,都把狼、狐狸等食肉动物列为主要目标,称为“围猎狼”。由于这些积极的措施,南苑的珍禽异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据清朝史书记载,康熙帝在南苑狩猎时,其他野生动物不算,只围了几百头麋鹿。可见当时南苑的麋鹿数量相当可观。

清同治四年(1865),法国传教士阿曼德·大卫通过各种渠道贿赂南苑守卫,得到两张麋鹿皮和两个麋鹿头骨,于5438+0866+10月运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鉴定,确认这是一个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新鹿种。按照动物学的惯例,它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大卫鹿”。这个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在1866年至1876年的10年间,清朝的英、法、德、比等国的使节和教友从北京南苑里带走数十头麋鹿,通过明买暗买等各种方式运回本国展览。如清光绪二年(1876)二月初四,总理外事处奏曰:“德国使臣伯兰德说,‘中国有一兽,名为四,与他国不同,请赐其一对,送其本国’。茶思,不像一物,归南苑中学所有,由陈封园管理。如果你被授予余云,你应该知道它应该按照陈封花园处理。从中。”直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日本朝臣国本武阳与出使清朝的日本公使许见面,才知道南苑有一种叫四不像的野生动物,以前一直送到德国,现在已经繁殖了。“日本没有这种野兽,它的君主非常渴望得到它来开阔眼界。请看给它一双的请求。清廷根据内务府陈封园知道如何赠送麋鹿。由此可见,早在清末,麋鹿就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珍稀动物。被欧洲一些国家掠夺到动物园的中国南海子麋鹿,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绝的威胁。这时,热心于英国动物保护的贝德福德·Xi公爵意识到这种鹿有灭绝的危险。于是,高价将散落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动物园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运回英国,放养在风景秀丽、水草茂盛的武邦寺庄园。

武邦寺位于伦敦以北45英里,占地约3000英亩。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在1547年送给大臣约翰·罗素,也就是后来的贝德福德公爵的封地。五邦寺的地理环境和北京南苑差不多,气候清澈,风景优美。由于自然环境适宜,放养得当,从巴黎、柏林等地采集的18麋鹿逐渐开始繁殖。1913,麋鹿数量增加到75只;之后逐年增加。到1948,五榜寺庄园共有麋鹿255只。根据1982的调查,全世界动物园里大约有1100只麋鹿。这些麋鹿都是曾经生活在五邦寺庄园的18麋鹿的后代。

早在1956年春天,为了发展英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伦敦动物学会向北京动物园赠送了两对幼麋鹿。因为饲养环境不适合麋鹿的特殊要求,无法顺利繁殖后代。1973年底,英国赠送给中国两对小麋鹿。到1984年春天,全国共有麋鹿12只,其中北京动物园有9只。然而,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在中国发展和振兴麋鹿种群仍有许多实际困难。1985年5月,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部的南海子麋鹿苑开始建设。北京明清皇家园林南海子曾经有五个比较大的“海子”。如今,大部分海子都被改造成了鱼塘,只有三海子中部的900亩湖沼还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地理景观。三海子中间的湖呈葫芦状,约500亩。“蒲吉炜姬水大漠,雁过生辉,鱼蟹欢。”风景优美,景色优美,是麋鹿繁殖和栖息的理想环境。新建的南海子麋鹿苑,开辟了300多亩牧场,治理了水域,并陆续修建了鹿舍和科研站,为麋鹿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月24日,1985,22只麋鹿(其中两只被转移到上海动物园)从英国五邦寺安全抵达北京,当晚被转移到南海子麋鹿园。在隔离期间,麋鹿很快适应了北京的气候和新的生活环境,增加了食量,变得又肥又壮,换上了冬毛。6月165438+10月11日下午,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与英国武邦寺庄园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举行了盛大的放鹿仪式。20只麋鹿踏上了充满乡愁的故土,欢快地驰骋着,渐渐消失在草原深处。这种情况极其令人兴奋。是的,看着麋鹿活泼可爱的身姿,回想起它们百年来的不幸遭遇,人们深深感到麋鹿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清末,国运衰败,天灾人祸,使麋鹿流落异国;85年后的今天,新祖国,政民和谐,各种浪费欣欣向荣,麋鹿重返家园的夙愿实现了。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值得庆祝。

南海子麋鹿园20只麋鹿在牧场自由觅食,长势良好。1986年夏天,南海子麋鹿园的麋鹿群开始进入发情期。由于1公麋鹿体格健壮,其他四只公麋鹿被赶出了鹿群,统治了整个母鹿群。观察到当年有14头母鹿怀孕。雌性麋鹿的怀孕期长达九个半月(近10个月),是所有鹿中最长的。1987年3月下旬,第一批从英国武邦寺回到祖国的麋鹿开始产仔,10只麋鹿安全出生。新生麋鹿体毛橙红色,上面有白斑,吻部黑而亮,平均体重11.5斤,十分活泼可爱。

为了加快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种群的繁殖和复壮,1987年9月8日,英国五邦寺公园向南海子麋鹿苑赠送了18只雌性麋鹿。80多年前,英国贝德福德·Xi公爵收集了18头麋鹿,精心饲养,拯救了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如今,他的曾孙塔维斯托克侯爵为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和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种群的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南海子麋鹿苑有200多只麋鹿。6月1993 165438+10月1日,南海子麋鹿园将30头麋鹿运到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使麋鹿回归自然,逐步恢复了我国麋鹿的自然种群。根据发展规划,驯鹿、白唇鹿、狍子等一批鹿类动物陆续来到麋鹿苑安家落户,让前来参观观赏的人们能够分辨哪个是真正的“四不像”。

目前,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南郊农场在这里合作建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将南海子麋鹿苑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有关方面计划开通一条从南海子麋鹿苑到团和宫的旅游线路,将南海子这一明清皇家园林的几处现存古迹有机地连接成一个小南海子旅游区,从而为首都人民开辟一个新的文化娱乐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