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历史——北京大学一位教授的回答(转)
“实践理性”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很容易问一门知识是“实用”还是“有用没用”。
但是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德在古希腊就教几何了。有同学问他这些知识能带来什么好处。欧几里得让仆人给他一块钱,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习中获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弥留之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然后告诉人们:我的人生很精彩。
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中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可能一辈子都不需要我教的数学,但我还是想教,因为知识好。
王小波对此深受感动,我也为此感动。
我还想说,历史知识好。
历史是多种知识中的一种,它和各种知识一样让我们变得聪明和快乐。
能不能靠历史知识挣钱,或者能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并不是史学本身的价值。
即使有人可以用历史的科学得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情况依然如此。
历史只是一种学术。
它既有科学上的深刻严谨,又有艺术上的优美动人。
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九个缪斯女神中,克里奥是第一位,她是历史女神。
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确实是永恒的。
这种魅力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历史学家卡雷尔曾说,“有些原始部落算术上连五都数不过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历史”。
即使在原始部落中,也常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虽然内容充满了神话传说。
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
传说中国在黄帝的时候就有历史学家,比如发明文字的仓颉。
可以确定的早期历史学家大概有两种。一个是对背诵史实和家谱的无知,似乎年代更久远;另一种是用文献记录的历史学家,他们出现在文字开始发展的较晚时期。
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说:“如果一个人在出生前对历史一无所知,他就没有长大。
“动物不需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毫无意义。
但是,人类是有灵性的生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认识的欲望。
人群构成和演变的线索和规律埋藏在历史中;人性是由传统塑造的。
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
科林伍德说,“严格来说,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个术语所指的不是人性,而是人类历史。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知之明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重要”,它展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了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出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个世界,解除了“当代”强加的无意识束缚,教会我们从人的最高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来看待人。
千百年来阻隔的博大精深的文明,没有“历史”,只有“当代”,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一个又薄又穷的平面。
但是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的一生有一千万年的深度。
人要了解古往今来的各种文化形态,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真、善、美、假、丑、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的前因后果。
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了这些知识和观点,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类的特征和人类的形象,使我们能够突破“当代束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他们有着强烈的历史感。
历史就像一条无尽的河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体生命只有流入这条长河,才能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圣贤为了“守丹之心,照史”,宁愿舍身取义。
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己:君主模仿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追踪岳飞。
浩如烟海的史记,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隐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学科,在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位置。有的人会全身心投入,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有的人会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学术生涯并不比其他职业更高尚,但也不更低贱;历史不比其他学科好,但也不低。
当然,学习历史需要一点“愚蠢”,因为你要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其他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家大多来自冷漠而执着的人。
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抓住这个不放呢?追寻漫长而久远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演变的内在奥秘,感受几千年的苦难与歌唱,审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与辉煌,甚至从一块甲骨中发现一个古国的存在,从一块碑文中理清一场战争的进程。这些对他们的吸引力足够让他们坚持下去吗?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开始学习历史?我建议历史学习不要当成就业培训,北大历史系不应该是这样的。
历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困难的事情开始,逐渐了解一种学术境界,掌握一种求真的本领,积累一种贯穿今昔的智慧,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理性和良知的培养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也是我们的校园成为“精神家园”的原因。
我人生中有几年是在大学里度过的,能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对话,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
我们开始学习吧。历史系四年你不会一无所获。
中国古代史教师阎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