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的历史

起源唐太宗用贺卡向大臣们拜年。每到过年和春节,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有给亲朋好友寄贺卡的习惯。贺卡这种特殊的祝福媒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流传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这曾经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礼仪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形式来表现的,比如贺卡。在重要的个人活动或公共假期前赠送贺卡,一方面形式上庄重,另一方面便于双方事先通知对方,方便双方。所以从汉代开始,贺卡作为一种传统形式被保留下来,只是名称有所变化。1.当初贺卡被称为“名卡”,主要是为了介绍自己。西汉时称之为“祭奠”。今天嘉宾见面,被称为“名刺”。“名刺”这个词在日本还在使用,这是我们常见的名片。

贺卡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在古代,上层文人用名帖互致问候的习俗。宋代诗人周惠在《清波》杂志上说:“在宋统治时期,仆人们常常被用来刺人以名。”这个记录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北京过年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不想亲自走访每家每户,就想出了一个偷懒的主意。他先写了许多带祝福的卡片,然后命令仆人在他拜访的房子门口放一张卡片,敲门后不等开门就走了,让被采访者以为他亲自拜访过。可能这个人一次次偷懒,走漏了消息。结果一家人一听到敲门声就冲了出来,把“可怜”的仆人抓了个正着。这被认为是“打假”的行为。但当时士大夫的朋友圈很广,要到处去拜访,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有些朋友没有亲自去,而是派仆人拿了一张用梅花信笺剪的卡片,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祝福语。

凡事都要先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当今社会有时会忽略这些传统。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和功能有所改进,被称为“门形”或“飞帖”。在明清时期,它们也被称为“红榜”和“新年贴”等。听名字就知道功能越来越世俗,文人雅士渐行渐远。其实原因很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字的人很少。起初,贺卡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相当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多了些热情,少了些酸涩。

据说,在李世民过春节时,唐太宗用红色的金箔做了一张贺卡,送给大臣作为“庆天下”的御书。因为这种形式是皇帝发明的,所以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但是民间没有皇室那么奢侈,所以不敢用金箔。而是用梅花信纸竖着写。右上端是接受祝贺者的禁忌,左下端是祝贺者的名字。据说南宋人张士南在作品中记载,他家藏有北宋黄庭坚、秦观等名人的贺卡。这绝对是经典藏品,如果保存到今天应该是无价的国宝。

说起来很有意思,名帖和贺卡本来就是我自己提交的,以示庄重。然而到了宋代,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所以,不能亲自送的,就派仆人来赠送,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个人可以发更多。如果亲自去,送的数量极其有限,朋友多的人可能会失礼。派人送有很多好处,省去了主人之间开会的繁文缛节,大大提高了效率。

明清时期有一套赠送贺卡和贴纸的礼仪。按照规定,仆人不能亲手赠送贺卡,于是发明了拜盒,即仆人见面时手持的盒子是长方形的,大小刚好可以容纳贺卡和贴纸。仆人见到主人后,不能直接拿着卡片或贴纸,而必须打开崇拜的盒子,让主人拿出来。大户人家会自己做请柬,所以我有几个明清紫檀和黄华丽的请柬。其中,用清代红木制作的赵请柬制作精良,显示了赵主人的非凡地位。

明清时期,贺卡出现了独立的风格。《鉴选》第一卷,清代楚人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竹简,故有封号。在康熙,弘毅写了一封信,有人感谢他。那些无所归而路不尴尬的人,却也是孤独的。”红单是用红纸做成的表达吉祥寓意的贺卡,专门用于过年过节。显然不能作为平日的名篇。这个红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真正的贺年卡了。

2.商业邮寄贺卡也始于宋代。据张士南《游记》记载,每逢冬季至日和元旦,“凡外国官员,均以其长官待之”,这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录。因为贺卡可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往往是用短句来表达的,比如宋代常写的“祝贺你生日”。久而久之,问候语变得程式化、简洁、喜庆、吉祥,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因为贺卡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这种交流往往是用短句来表达的,比如在宋代,经常会写“恭喜郑丹”。

关府博物馆每年都以文物为背景,关注当年十二生肖的文物表达。久而久之,收藏一套生肖文物贺卡也是不错的收藏。牛年,关府博物馆携金牛拜年,祝全国人民新年快乐。

3.现代贺卡

现代意义上的贺卡起源于圣诞卡的印刷,之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其中,中国邮政推出的自创贺卡、陆续推出的植物贺卡、刺绣贺卡都为传统贺卡注入了新的内容。

4.现代贺卡

20世纪初,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开始流行给他们的亲戚朋友寄圣诞卡,祝贺新年。由此衍生出更世俗(或东方)的“贺年卡”。因为传统的纸卡多采用高档木浆纸,生产这种纸的消耗就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新年贺卡在融入现代网络技术后,在虚拟社会中创造了自己的新辉煌——电子贺卡。电子贺卡相当于电子贺卡,因其快捷、方便、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电子贺卡的出现对传统贺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两者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有人认为,收到传统贺卡时的那种幸福感和感动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传统贺卡仍然具有电子贺卡无法替代的优势。在环保方面,可以在技术上多下功夫,比如废纸利用。